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禽流感,背后却有“冷”商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2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4

3月份以来,H7N9禽流感疫情让人们逐渐远离禽类消费,这对家禽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农业部门测算,我省每天家禽业的损失就有亿元。不过,记者近日在扬州采访时发现,一些企业变危机为商机,利用冷库收储养殖户手中卖不掉的老鹅。以仪征大仪镇为例,这里向以出产扬州风鹅闻名,不少加工企业集聚于此。两个多月前,扬州老鹅的价格是13元/斤,如今只有7元/斤,为此,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储备老鹅。按照行情,如果老鹅在冷库里储存到年底加工上市,除去冷储成本,每只利润至少增加30元。

最大的加工企业冷库可以储存20万只老鹅,可增加利润600万以上,效益十分可观。这些老鹅的食用安全是否有保障?据了解,这些加工企业都有QS质量认证,收购的老鹅也经过了严格检疫,加工过程中更是经过高温蒸煮,食用安全没有问题。在冷库里放久的家禽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南京鸭业协会副秘书长燕东峰介绍说,家禽在零下18度以下温度冷冻,一年半时间内拿出来都保鲜。如果冷冻温度更低,保鲜期还会更长。扬州一家风鹅企业负责人老赵告诉记者,从报纸上看到,国家和省里已经准备补偿家禽养殖者,许多专家也在提倡更大范围普及家禽养殖险。但是,保险虽然可以平衡损失,却不能平衡和稳定市场供求。

我们业内都有这样的看法,疫情一缓解,受创的养殖业肯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家禽价格很可能会爆发式反弹。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低谷冷储,既有利于加工企业经营,又有利于市场稳定。“这些企业发现的”冷“商机值得借鉴,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冷链,还包括了物流加工环节。”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专家高晖介绍,新疆地区的库尔勒香梨,以前每到收获季节,由于运不出去,价格只能卖到每斤四五毛钱,遇到丰产时还会大量烂在地里。近年当地建了20万吨冷库,香梨由此行销各地,价格也提升到每斤四五块钱,有10倍左右的增值。这就是冷库对于农产品经济和风险防范的价值所在。“若是能多建一些冷库,在遇到禽流感这样的天灾时,国家就能够通过保护性收购减少养殖者损失,平时也可以起到保障农产品价格平稳的作用。”高晖表示,冷链的建设成本较高,政府应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根据本地产业特点来建,并给予必要扶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