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次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反倾销调查。
2006年1月16日,由于认为中国青霉素工业盐在印度低价倾销,印度工商部宣布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提起反倾销调查,这也是中国医药企业首次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按照正常程序,印度将在2006年6月对此案做出初裁。全国共有9家企业涉案,包括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石药集团河北中润制药有限公司。
印度是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据了解,去年我国出口到印度的青霉素工业盐的总额已达到1亿美元,且印度国内预计60%的青霉素工业盐来自中国。业内人士向CIEN记者介绍说,由于印度青霉素生产企业的工艺落后、缺乏竞争力,而中国企业多年来,立足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已经在全球建立了质量和技术优势,因而形成中国青霉素企业对印度国内企业的威胁。
积极准备应诉实施战略转型
CIEN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此次国际市场的波澜,华药、石药则显得十分从容。华北制药2月16日披露,该公司下属两子公司已就印度提起青霉素工业盐反倾销调查展开应诉。华药有关人士同时还表示,他们早已开始实施战略转型,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产业链的延伸,青霉素工业盐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内部消化,公司利润并不依赖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同时,该公司已经将出口战略调整为主要出口阿莫西林等高附加值产品。
3月27日,石药集团相关人士也表示,石药已经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机制,并且石药持之以恒的技术进步和全新的装备、设计,大大提高了青霉素生产技术水平。同时,石药已经减少对印度工业盐等低级原料的出口,而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销往世界。所以,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印度受阻对该公司影响并不大。
据CIEN记者了解,青霉素产品链很长,包括原料药、中间体和制剂。青霉素工业盐为最初级产品,可作为原料药直接加工成制剂或加工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更重要的是青霉素工业盐还是制备阿莫西林、头孢拉啶等下游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包括华药、石药在内的大企业,其青霉素工业盐产业链正在向半合抗、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转移。青霉素在下游产品中的大量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消化”掉多余出来的产能。
但情况并不像企业所描述的那么乐观,北京小耘律师事务所反倾销事务部主任张毅律师表示:根据国际惯例,如果反倾销调查终裁成立,印度当局将有权向中国相关企业征收最高为84.92%的进口关税,对这些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打击。
维生素A棕榈酸酯遇寒流
距离提出青霉素工业盐反倾销调查尚不足3个月,印度又对我国原料药领域提出另一起反倾销调查。
2006年3月23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发布公告,对来自中国和瑞士的维生素AVA棕榈酸酯海关税号:29362100提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04年4月1日——2005年9月30日。凡在调查期内向印度出口涉案产品的企业均为涉案企业。根据印度反倾销调查程序,应诉企业需在立案公告后40天内,提交调查问卷。
根据商务部有关应诉规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企业的应诉工作。商会法律部主任官宁云向记者表示,由于VA棕榈酸酯在目前国内VA产品系列中是属于比较小的一个产品,商会对国内企业出口印度的具体情况尚不了解,目前也没有企业向商会反映情况,商会正在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据CIEN记者了解,VA棕榈酸酯相对VA、VA醋酸酯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物、饲料等。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对VA棕榈酸酯的需求量为600吨/年,主要被瑞士罗氏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所垄断。国内市场对其的需求量近年逐渐增加,大约为200吨/年,基本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市场价约为76万元/吨。
“中国和印度的制药工业在制造能力上都已步入世界大国行列,尤其是大宗抗生素的生产,两国已基本能够左右国际市场行情,”张毅分析说。“而这种相似性导致印度与中国的原料药贸易摩擦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