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预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8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12

震后灾区一是畜禽舍大部分毁坏,饲养环境改变;二是大量畜禽被压死、饿死,病原微生物在尸体上滋生,尸体腐烂,病原大量扩散;三是地面裂缝、山体坍塌,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污染水源等环境;四是大部分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五是次生灾害如暴雨、暴雪、大风等引起病原菌扩散;六是防疫设施不健全,制约了防控工作的开展。灾后发生的动物疫病中,对人和动物威胁比较大的是人畜共患病传染病,病毒类的有狂犬病等,细菌类的有牛、羊炭疽等,寄生虫类的有钩端螺旋体病和猪囊虫病等。

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特点以及防治环节,当前主要应抓好病死畜禽的处理、饲养场舍以及环境的消毒、免疫接种、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疫情监测,以及防止动物霉变饲料中毒等工作。具体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

病死畜禽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将死亡的畜禽进行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坑深应在2米以上,尸体入坑后,洒上石灰或消毒药水,覆以厚土。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焚烧。禁止贩卖屠宰病死畜,确保灾后无大疫。

二、做好灾后消毒工作

灾后,要对辖区内的养殖环境和畜禽圈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避免病原与畜禽群体的直接接触,降低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其中,消毒的重点地方有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等。消毒方法有日晒、焚烧、堆积发酵等物理消毒、生物消毒和化学消毒,其中化学消毒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三、加强免疫工作

在灾区开展动物疫病紧急免疫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其他动物疫病逐步开展紧急免疫工作。灾后,特别要加强炭疽、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牛出血性败血症、牛病毒性腹泻、犊牛副伤寒、羊痘、羊猝疽、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等其他动物疫病的紧急免疫。对于其它畜禽传染病,也要根据疫情动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要及时采集样品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发现免疫抗体未达标的畜禽群体,应及时补免,避免疫情的发生。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的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动态,以便迅速采取防范和扑灭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应安排兽医巡回小分队,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诊断,按程序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扑灭。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对疫点进行封锁,对病畜及同群畜进行扑杀,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各地应加强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疫情情况,避免大面积疫情发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