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重庆黔江生猪价跌养殖户调整结构的好时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34

重庆黔江养殖户面对目前生猪价格低迷,开始调整养猪结构的好时期。

4月25日傍晚,几乎囊括了黔江区所有生猪养殖“大佬”的牧昇生猪养殖股份合作社,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应对新一轮猪价下跌。

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养殖户来说,从去年开始的猪价下跌“寒冬”还未结束;但对整个生猪产业来说,现在却是有实力的企业调整结构、赶在猪价回暖时盈利的最佳时机。

两大特点

养殖者喊“难支撑”

“去年底生猪收购价曾涨到每公斤18.2元。没想到只高兴了几天,价格又跌了!”牧昇生猪养殖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华兴说。

25日,黔江区生猪收购均价为每公斤12.2元,比成本价低2.5元左右;与此同时,某名牌饲料价由去年初的每公斤3.4元涨至现在的3.8元。这意味着,社员出栏一头猪要亏两百多元。

“这轮猪价下跌,有着降幅大、饲料价格却相对坚挺的两个特点。”市农委负责生猪产业发展的副调研员向品居说。

据市农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猪肉价格很快进入下行通道,良种猪收购价从每公斤14.71元降至13.45元,降幅达8.6%。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建立在收购均价同比下降8%左右的急剧下跌。

以往饲料价格也伴随肉价走低。而这次下跌过程中,育肥猪饲料每公斤同比上涨9.3%,而饲料中的主要成分豆粕,价格上涨10.51%。

据测算,目前重庆市猪粮比已跌至5.2∶1,远低于盈亏平衡点的6∶1。

两大原因

迎来新一轮“猪周期”

按以往惯例,猪价是三年一个周期,为何这轮猪价在仅仅回暖3个月后就迎来下跌?

“生猪产业高度市场化,近几年受散户退出、疫病等影响,‘猪周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市农委畜牧处处长吕祖德说。

这一轮价格下跌,仍与供求两个方面紧密相关。

从供应方面来看,在全国大流通格局下,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4%,而我市则为1.8%;重庆市与全国一样,产能都偏高,其中全市能繁母猪占总存栏的比例达到11.7%,市场上猪肉供应较为充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