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重挫国内活禽交易市场。而市场萎缩引发的鸡价大跌、毛鸡滞销,造成活禽养殖企业大亏。
“根据目前统计,4月份集团预计亏损7个亿。”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严居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未见底,集团总损失仍在不断扩大。
“我们全国的销售渠道萎缩了近85%,华东省市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市场陷入瘫痪,受影响最小的华南市场也萎缩了60%。”温氏集团办公室主任凌卫国表示,以往流感多为区域性影响,而H7N9暴发后几天内便波及到全国所有市场,造成的损失远超2003年SARS和2004年禽流感。
温氏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优质黄鸡生产企业,在全国有160家子公司,每天可为市场提供大约300万只毛鸡。2012年,温氏集团年销售额335亿元,其中,年产毛鸡8.65亿只。
“我们现在每天都有270万只毛鸡上市,每只鸡的平均市场价格由之前的每斤6.5元,下跌到每斤2.8元。”严居然介绍,集团从养殖户手里收购每只鸡的成本价为6.2元,按照每只毛鸡3斤计算,每卖出一只鸡,温氏至少亏损10.2元(不含物流、人工费)。
“卖出去一只亏10.2元,没卖出去就要亏损18.6元。”凌卫国表示,近段时间,集团每天的亏损金额近3000万元。
养殖户收购价照旧
新兴县的温伯从1991年开始为温氏集团养鸡。记者到访时,温伯的养鸡场里正养着9000只半大的矮脚黄鸡和7000只小鸡。
“H7N9对我没什么影响,我就负责把鸡养好养大。”温伯表示每天都有关注市场上的肉鸡价格,“矮脚黄鸡市场上卖每斤1.5元,我卖给公司大概五块多一斤。”
流感之前,矮脚黄鸡公鸡每斤卖五块多,母鸡每斤六块多,4月19日,矮脚黄鸡的价格每斤已经跌破1.5元。
疫情发生后,温氏集团对农户的收购价格依然照旧。
依照往年应对疫情的经验,温伯非常肯定地表示,温氏集团肯定先保养殖户利润,但这次影响这么大,养殖户也愿意和集团共同分担,“特殊时期降低一点利润,我可以理解。”去年,温伯给温氏养鸡获得的净收入超过了15万。
温氏集团现有合作农户5万多户,其中,养鸡户达4万多户。据凌卫国介绍,目前,温氏集团养殖户的平均利润为每只鸡2.3元。而温伯农场的鸡平均一只能赚3块钱,属于利润比较高的养殖户。
按照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农户和企业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养户相当于集团的生产车间,而通过前期计价和后期回购等虚拟价格体系,维持每个养殖户,平均每只成鸡2块3的收益。
“集团目前还没有对养殖户降低收购价格的打算,”凌卫国表示,公司还是坚持按原合同收购,“包括之前人道销毁的两百万只鸡,我们都是按照养户饲养的天龄向其补贴。”
减产、促销止亏
温氏集团以毛鸡销售为主,除了销往香港地区的每日5万只的冰鲜鸡,其产品主要流向全国各大活禽农贸市场。流感暴发后,温氏集团的毛鸡绝大部分进入了屠宰场渠道,以冷藏、冷冻液库销售模式为主。
据严居然介绍,在受影响最大的华东市场,除了人道毁灭的鸡外,有90%的鸡被卖到了屠宰场。在华中,西南地区大约40%的鸡进入屠宰冷库中销售。华南地区三分之一的鸡进入了屠宰冷库渠道。
“鸡肉价格比青菜还便宜。”凌卫国表示,由于价格便宜,乡镇市场成为眼下最大的销售市场。另外,温氏集团联合部分地区的养殖户让鸡提前上市。“提前上市,一只鸡亏损五六块钱,和现在一只鸡亏损十块相比,已经减少了亏损。”
而减产成了温氏集团降低亏损的另一重要措施,从鸡苗源头控制,对已经孵化的鸡苗进行人道毁灭,减少种蛋数量。
“销毁一只鸡苗的损失是1块5,但也比养大后损失小。”凌卫国表示,各个分公司在鸡苗养殖上都有减少,减产幅度在30%~50%之间。“减产最大的是华东区,减产了50%。”
温氏集团的减产并不是减少农户每一批的饲养规模,而是通过拉长间隔时间(指公司收购上一批鸡到发放鸡苗的时间),降低毛鸡的出笼频率,从而减少毛鸡的上市数量。
严居然表示,目前实施的减产措施,到6月份才会产生预期的减产效果。随着相关应对措施的生效,后面的月损失将逐渐变小。“亏损最大的是4月份”。
面对此次H7N9带来的巨大亏损,温氏集团方面表示,资金链不成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农业部,抽查的几万份样本,在养的家禽都没发现H7N9病毒。”凌卫国表示,相对于政府的补贴措施,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确保合格家禽的正常流通渠道。
根据H7N9喜冷怕热的特质,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最多持续两个月,但根据目前情况,预计广东省家禽业重度亏损期将达2~3个月。
即便在形势不再恶化的情况下,最快也要3~4个月,全国市场才能逐渐复苏。严居然表示,就算疫情过去了,还需要时间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