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贵州罗甸县红水河谷,距离县城40公里的红水河茂井码头一大早就变得热闹起来,渔民们把一个个网箱拉至岸边,收网、装箱、过秤、装车……几小时后,能拉6吨鲜鱼的专业运输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一早上卖出去4网箱2万多斤鱼,收入超过15万元。”罗甸县茂井镇八达村布依族农民王惠勇站在码头上,与一同出售鲜鱼的渔民一边算账,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5年前,王惠勇是八达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家四口有3亩耕地,年收入不足6000元。因为红水河上游龙滩水电站的建设,他所居住的村子成了水库淹没区,全村400多户2000多人成为库区移民。一时间,他和所有村民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生存和发展成为他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2007年,随着库区的建成,几户外乡人来到八达村利用良好的水质发展网箱养鱼,王惠勇看到了商机,拿出政府补偿的8万多元移民款也做起了水产养殖。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他的养殖规模从小到大,年产活鱼超过3万斤,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如今他已成为总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养殖大户。“现在的生活与种地时相比有了天壤之别。”王惠勇说。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移民加入到水产养殖行列,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目前我们合作社共有渔民54户,每户一年都能赚10多万元。”罗甸县天泰渔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王丕应说,合作社实行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免费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降低了渔民养殖成本。合作社还与贵州最大的水产品承销商签订了协议,不仅解决了销售问题,还利用其担保从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
罗甸县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魏祥云介绍说,龙滩水电站建设形成了377平方公里的水域,其中罗甸库区有近80平方公里,可大面积发展水产养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已发展水产养殖户360多户,其中90%以上是库区移民,2012年水产品产量近万吨,产值上亿元。“县农业部门每年都会请来养殖专家对渔民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技术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魏祥云说。
村民变移民,移民变渔民。从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上逐步走向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移民正在实现着他们的“小康梦”,越来越多的移民不再为教育、医疗、住房发愁,富裕起来的渔民开始将眼光放的更为长远。
许多渔民说,罗甸库区生态良好、水质干净,这里养出的草鱼、鲤鱼、长吻、叉尾等肉质鲜美,品质好,受到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市场欢迎。希望政府部门能在流动资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帮助和支持,以增强渔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