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刘远举:久停活禽交易治标不治本 需改养殖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5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1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禽流感来袭,上海市政府暂停活禽交易,今后活禽交易是否要永远取消?赞成和反对的声音僵持部下,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带来解析。

刘远举:现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禽流感了,政府的举措很果断很有力。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扑杀了家禽11万羽。一个星期前上海市政府发出通告,要求全面暂停活禽交易,暂时关闭所有的活禽交易市场,相关部门还确定了三家活禽屠宰场来为市民提供屠宰好了的鸡肉鸭肉。有人就提出来借此机会永久性的禁止活禽交易,这个话题显然是极具争议的。

在上海本地媒体发起的网上调查中,赞成的反对的差别不大,也可见针锋相对。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这个问题表示要充分征求市民的意见,实际上永久停止活禽交易的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起。在2004年的时候,杭州、上海都推行过,但困难太大,反对太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禁止活禽交易从理论上看有很多好处,禁止活禽之后,活禽只能由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原料采购,这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优势产品也更加安全。但遗憾的是这些好处只是理论上的,在中国,农户散养鸡的情况非常普遍,定点屠宰场面对的不只是几个大型的养殖场,而是成百上千的散户,这就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一个养殖场送来一万只鸡来宰杀,抽样十只或者抽一个很少的数目就可以了,成本比较小。但是一个散户即使送20只鸡来宰杀也需要检测,一万只鸡就起码得检测 500只鸡,这样不但不方便,检疫成本也高。

还有,定点宰杀会增加经营成本。运输冷冻链购买冰柜、电费都需要支出钱,一旦遇到停电冰柜里面的货物还有坏掉的风险,这一切都会推涨禽类的价格。

其实这些困难还可以克服,难以克服的是消费者对整个食品生产体系的不放心。有消费者说,活鸡一眼就能看出是好是坏,但是宰杀好的鸡之前是死是活,过程是否是安全干净的,自己没办法监控,让人很不安心。这个话很朴素也很有道理,家禽集中宰杀后渠道是很难控制的,如果农户自行把病鸡死鸡搀杂在加工好的肉类中,不但消费者很难分别,相关部门也能很监测。而且活禽宰杀后如果卖不掉冰冻30天后依然销售,消费者也无法知道。

禽流感毕竟是一个概率的仅仅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但是病鸡死鸡却是消费者身边的事情,概率要大的多。相信鲜活的鸡和鸭,是消费者在当下食品安全环境中的理性的选择,是一种原始的安全保障方式。

随着以后的禽流感平息,消费者对于活禽的要求必然会变得很强,必然会催生大量的地下活禽交易。就目前而言,政府暂时停止市场出售活禽是必要的,但是长期来看永久停止市场出售活禽是一种治标的政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在于改变商户养殖的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