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集约化养羊常见病的发生与控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0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406

近年来,特别是国外优良肉羊品种引入我国后,在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省、市,集约化舍饲或半舍饲养羊发展很快。国外品种引入我国以后,气候、饲养环境、饲养模式、管理水平、营养结构等与原产地不同,使羊只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变。国外优良品种引进较少,经济价值较高,企业从经济效益出发,一年到头使种羊始终处于生产状态。这样应激增多,内分泌失调,抗病力下降,诱发疾病因素增多。同时因舍饲饲养密度加大、羊群的长途运输、频繁调动,从而使羊只疾病传播速度加快。所以生产上经常出现疾病的多样化或非典型化。有的同一症状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病因,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的病例不断增加,发病数量增多,治愈率下降。

我国集约化舍饲养羊的历史不长,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较多,相关科学研究滞后,可参考的资料不多,再加上我国从事羊病防治兽医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诊断设备条件远远跟不上集约化养羊的发展,因此疾病难以及时控制,发病以后也难以治愈,给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面对集约化舍饲养羊出现这些新的问题,怎样才能使集约化养羊健康发展,集约化养羊的疾病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始终不余地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的方针,同时,依靠建立一个高标准的饲养管理体系、一个严格检疫和隔离消毒的制度、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一个在寄生虫普查并在跟踪检测的基础上的驱虫计划。要创造条件改善羊的福利条件使羊在康乐状态下生产。现根据作者多年来在大型集约化羊场的工作实践,谈谈山羊腹泻病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的体会,仅供参考。

1 羊腹泻病

羊腹泻多现于羔羊,15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为严重,成年羊少见。羊腹泻通常与小肠疾病有关,主要是分泌过多和吸收不良两个病理过程。羔羊肠粘膜发育不全,胃液酸度小,酶的活性低,在不良因素作用下,进入胃肠的内容物容易发生分解不全而发酵,这样发酵的中间产物刺激肠蠕动加快就出现下痢。肠消化功能紊乱使食糜的氢离子浓度改变,给肠内细菌创造了有利于繁殖的环境。由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羔羊腹泻加剧。

羊拉稀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饲养管理不良引起的羔羊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有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拉稀,也有球虫,隐孢子虫引起的虫源性拉稀。成年羊的腹泻多见于饲草料变质,受寒或其他疾病引起。

1.1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多见于5-15日龄羔羊。单纯性感染临床并不一定表现腹泻,或腹泻轻微,但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气候寒冷、潮湿,轮状病毒与其他肠道细菌发生继发感染,拉稀将特别严重。水泻,体温升高,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因感染程度和细菌种类不同而异。15日龄内羔羊死亡率高。本病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补液、防脱水、防酸中毒为主的支持疗法。

1.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下痢型

多见于1-8日龄羔羊。母羊乳房不洁,产羔房卫生环境不良,潮湿,拥挤,寒冷和通风不良,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病羊粪便稀薄,恶臭,有时有气泡并混有血液。羔羊腹痛,尖叫。粪便起初为黄色,后呈灰白色,羔羊严重虚脱,体温下降,脱水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有的高达50%。

由于羔羊体质弱,病程短,因此及时治疗是关键。在治疗中,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菌必治仍然是大肠杆菌的首选药,同时应配合肠道保护剂。对于羔羊脱水应及时给予静脉注射80-100ml等渗糖盐水,Vc1g,安钠咖0.2g。对于大肠杆菌的常发场(地区),在改善产羔环境和加强母羊乳房消毒的基础上,对初生羔羊建议口服0.2g土霉素粉,对控制大肠杆菌病有一定效果。

大肠杆菌败血型───肠出血症。

本病多现于15-45日龄并发育比较好的体胖的羔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有的场发病率高达20%左右,病程短,一般3-5个小时,有的未见症状只听尖叫声后就立即死亡,少数病例长达12小时以上,死亡率100%。病羊精神委顿,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浅表,随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尖叫,四肢僵硬,运动失调,视力障碍,口吐白沫,磨牙,空嚼,角弓反张,四肢或一侧呈游泳状,死前腹部膨胀,未见体温升高和下痢症状。

解剖病理变化与魏氏梭菌D型引起的羊肠毒血症极为相似。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肾表面及肾盂有出血斑、出血点,肠系膜淋巴明显肿胀呈香肠状。另外,解剖的最大明显之处就是肠出血,整个肠道呈红色或深红色,肠腔膨胀,鼓气,肠管内充满红色液体。笔者未见到有肾软如泥现象,2002年3月笔者从波尔羊中分离到大肠杆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增岐同年成功做了羔羊的回归试验,并证实我国东西部地区该病为同一血清型。2003年与山东滨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吉山合作,研制了灭活菌苗,对近千只易感波尔羊群做了免疫接种试验,获得成功,保护率达98%以上。

大肠杆菌败血型-肠出血症,可能是羔羊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太高而引起羔羊消化系统的大肠杆菌群发生紊乱,因此,建议有此病的场(地区)调整饲料蛋白质水平。

1.3 羊沙门氏菌病 本病原是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后两种病原主要危害羔羊引起败血和下痢。又名羔羊副伤寒。羔羊生后2-3小时发病的主要是羔羊在子宫内或接产中羊水感染结果。羔羊7-15日龄发病的是出生后经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来自病羊和带菌母羊。

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下痢,粪便中混有血液并伴有粘液和组织碎片,腥臭,病羔羊食欲消失,迅速消瘦衰弱。2-3天死亡。有的羔羊转为慢性到成为僵羊。

随着多种抗药株的产生,该类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性愈来愈低。多数菌株对土霉素类,链霉素,磺胺类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目前大部分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仍敏感。治疗中大量补液也十分必要。

1.4 羔羊痢疾 本病病原是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新生羔羊,2-3日龄的发病最多,1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

临床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

腹泻型:病初病羊经神委顿,低头拱背,不吃乳,不久就发生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由糊状转变为水样,黄白色或灰白色,后期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恶臭。1-3天衰竭死亡。

神经型:少数病羔羊腹胀而不下痢,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张,体温下降,常数小时后死亡。

在治疗中,由于羔羊患病后,病程短,衰弱快,因此使用常规的收敛剂,磺胺药疗效不确切,特别是继发感染,症状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乳酸环丙沙星0.2g放入100ml等渗糖盐水中静脉注射,同时口服土霉素粉0.3g,治愈率达50%以上。书中有人提出硫酸镁,高锰酸钾口服疗法,疗效达90%,可以一试。

预防羔羊痢疾,首先要加强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和产羔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同时在产羔前15-20天再给待产母羊接种一次魏氏核菌联苗,以保证羔羊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所要提醒的是:由于羔羊从母羊的初乳中获得抗体而产生被动获得性免疫,因此使新生羔羊吃足初乳尤为重要,这是预防羔羊痢疾成败的关键。对于发生过本病的羊场,羔羊生后12小时内口服0.2g土霉素粉,每日一次,连续3-5天。一旦发生应及时调换产羔圈舍,并做好原生产圈舍的消毒工作。

1.5 球虫病 本病由艾美耳球虫引起,以反复拉稀为特征,临床2-4月龄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成年公羊多为带虫者但不发病。在高温、高湿、高密度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中,雨季或雨季后舍饲的羔羊最易暴发流行。

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摇晃,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可视粘膜苍白。病羊急剧下痢,粪便褐色,绿色,黑色都有出现,常带有大量肠粘膜、恶臭。有的里急后重,腹痛尖叫。  特征为:小肠粘膜有大量淡黄色或乳白色圆形、卵圆形结节,从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粪便和肠粘膜刮片检查,都可见到大量虫卵。

在治疗中,抗生素治疗无效。

氨两啉100mg/kg口服一周。同服SM2或SMZ效果更好。

笔者曾多次应用地克珠利300ppm混饲,或4mg/日.kg混饲,安全有效。三天后停止拉稀,七天后查无虫卵。如果病羊同时感染其他寄生虫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地克珠利可与丙苯硫咪唑,恩诺沙星联合用药混饲常规剂量。疗效十分明显。

1.6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龄羔羊拉稀的寄生虫。发育史略同球虫,一般只需要一个宿主就能完成它的生活史。经粪口途径感染。随着粪便排出的虫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潜伏期4天。

饲养与产羔环境差,拥挤,潮湿是暴发本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现顽固性服泻。如果伴有继发感染,症状明显加剧,死亡直线上升。

尚无有效治疗办法。口服电解质溶液、补液和补充Vc等支持疗法是必要的。

2 呼吸道感染

在集约化养羊中,羊的呼吸道疾病是羊的常发病,多发病,群发病。不管什么年龄都能发病。发病迅速,传染快,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该病发生的两大因素。因此,在集约化养羊中,为了有效控制和净化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应采取边治边防,普治普防,先治后防的方针。决不可掉以轻心。

常见的有卡他性鼻炎、肺炎、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及支源体肺炎等。

2.1 卡他性鼻炎 卡他性鼻炎多发于初生羔羊和青年羊,治疗不当或没有及时治疗而发展成为鼻窦炎。冬季产羔房通风不良,氨气严重,贼风,传染病,寄生虫是羊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病羊开始流水样、粘稠、透明鼻液,有时打喷嚏。一般致病外因改善,病羊自然康复。不能康复的病羊就出现黄色脓样鼻分泌物,有的有体温反应,羔羊眼结膜发炎,呼吸增加,不活泼,喜卧,吃乳减少。

在治疗中,由于组织屏障,进入鼻窦的药物浓度太低,因而治疗效果不理想。最好自己配制滴鼻药水,(配方:丁胺卡那霉素4ml,麻黄素注射液2ml,生理盐水4ml)。直接滴入羊的两侧鼻孔内,每次2-3滴,每日3-4次。(大羊剂量可略增加)该滴鼻液应现配现用,存放时间不能太久并避光保存。

羊鼻蝇蛆可皮下注射阿维菌素

2.2 肺炎 肺炎是肺部发炎的总称,多因羊感冒引起。组织病理学分类有: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还有化脓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肺气肿,异物性肺炎等等。病原微生物侵害的有巴氏杆菌,链球菌,支原体,还有化脓放线菌,坏死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本病还可以继发于口蹄疫、子宫炎、乳房炎,脐一腹膜炎,创伤性心包炎,胸膜炎等等。有些寄生虫也能引起虫源性肺炎。  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40-41.5℃,有的高达42℃。咳嗽,呼吸加快或困难,胸部听诊可听到不同程度的罗音,可视粘膜潮红。

在治疗中,除了应用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解热以外,大剂量的青链霉素应为首选药物,一般体温正常以后,抗生素治疗仍需再坚持给药2-3天。但青链霉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换二线药品和补液,同时补充Vc。在补液中应考虑使用50%浓葡萄糖和安钠咖,以防肺水肿。

2.3 羊链球菌病 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绵羊和山羊。疾病暴发时病程短,死亡率高。寒冷或连续阴雨最容易发生。病原体为C型败血性链球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最急性:有的病羊看不到生前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急性:病羊体温升高41℃以上,有的高达42℃。颌下淋巴及咽部肿胀。呼吸困难,有狭窄音,流涕,咳嗽。病羊眼结膜充血,流泪,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稀,孕羊流产。解剖的最大特点是全身各内脏器官出血。

治疗要及时,青链霉素,氧氟沙星,磺胺药是有效的,为了控制本病,要考虑对同群羊进行普遍测温检查,必要时同群羊普遍治疗。

目前市售有链球菌苗供应,同一血清型免疫有效。

2.4 巴氏杆菌病 羊巴氏杆菌病绵羊多发,山羊也见多次报导。其特点,急性病例多表现为败血症,慢性则表现为皮下、关节,各内脏的局部性化脓。有的羊长期带菌,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长途运输,多雨潮湿,拥挤都可促使本病发生。

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41℃左右。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咳嗽,有鼻分泌物,初期便秘,后期有的腹泻。有的颈,胸部水肿。  解剖病变有,胸腔积液,肺淤血,出血,肝变,常见与胸膜粘连。并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

在治疗中,有人做过药物抑菌试验如下:环丙沙星30mm,氟哌酸28mm,恩诺沙星27mm,丁胺卡那霉素27mm,庆大霉素21mm,头孢氨苄14mm,红霉素12mm。

对于长途运输前和常发地区,可试用巴氏杆菌苗进行预防。

2.5 羊支原体肺炎 羊支原体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引起山羊和绵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只感染山羊,俗?quot;山传"。而绵羊肺炎支原体既可以感染绵羊又可以感染山羊。传染源是病羊和长期带菌羊。新区暴发本病主要是从疫区调入带菌羊和病羊引起的。病原经呼吸道感染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极度委顿。呼吸困难,头颈伸直,腰背拱起,张口急促喘息,有时咳嗽,鼻腔内流出浆液性带有血丝的液体。最后窒息死亡。多数妊娠羊发生流产。

慢性病羊多由急性转变而成。一般没有肺炎症状,病羊咳嗽,流涕,有时腹泻,营养不良。最后衰弱死亡,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更长。或为长期带菌羊。

解剖特点:肺有不同程序的肝变区,肺与胸膜,肋膜,心包有不同程度粘连。  治疗中应选用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红霉素及土霉素和卡那霉素。

如何对疫区、疫场进行有效控制。由于大量带病羊的存在,对带菌羊进行免疫效果都不理想。所以对这一类疾病,包括巴氏杆菌病在内,应提倡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前提下,羊群采取边治疗,边防疫。普遍治疗,普遍防疫。先治疗后防疫的方针。为了解决好普遍治疗问题,笔者曾用每只羊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mg的恩诺沙星原粉进行混饲一周,未见对羊消化系统有不良反应,试验羊吃草,反刍,粪便都正常。一周后咳嗽减轻或停止。(有的用两个疗程,中间停药一周)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一年两次,羔羊断乳后进行首免,以后同成年大群羊进行第二次免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