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如何突围“猪周期”是低谷还是机遇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9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0

每年春节过后的3月至5月,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生猪价格也相应进入下行通道。然而,与往年相较,今年的猪价下降却让养殖场(户)和屠宰企业有点“吃不消”。与正常年份变化规律相比,今年生猪价格的走势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下降快,跌幅大,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畜禽产品定点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的近8周内,活猪价格下跌了20%;二是活猪价格跌幅明显,而消费终端的猪肉价格降价并不多,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第2周活猪和猪肉均价分别为14.18元/公斤和24.21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11.2%和6.8%。消费者还未感受到太多的“实惠”,养殖者却已经陷入亏损,叫苦不迭。

消费低迷是此次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据一些大型屠宰企业反映,猪肉制品的下游客户需求在减少,冻品客户基本上不进货,工业原料客户也在观望。这就直接导致屠宰企业以销定产,减少冷冻库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猪价形成了打压。与此同时,养殖者为了降低损失而存栏惜售,大猪压栏的情况,导致生猪出栏量虽有所降低,猪肉上市量却并没有减少,供大于求的局面依旧持续。

最让养殖场(户)吃不消的,是这场低迷行情的持续性。从去年3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就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多地的猪粮比长时间处于蓝色预警区,管理较为简单粗放的中小型养殖户进入亏损状态。据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生猪养殖的品均利润为70~80元/头,一头猪的生长周期大约为6~7个月,七八十元的利润可谓微利。刚刚过去的春节刺激了猪肉消费,生猪价格仅仅走出低价两个月,便又开始震荡下跌,湖北等地的猪粮比甚至跌破5.5∶1,进入黄色预警区。长期微利加上继续亏损,“屋漏偏逢连阴雨”使得大量散户开始退出生猪养殖领域。四川省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来自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的数据显示,全省散养户所占的比例,目前已经下降至40%,而规模养殖的比例已高达60%(年出栏50头猪以上)。

据猪e网了解到规模化养殖是产业发展倒逼的必然结果。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转型阶段,投资重复、管理粗放的小型养殖企业必然在低迷的市场价格面前面临重新洗牌,产业链条齐全的大型养殖企业既可以在饲料、配种、加工方面实现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又便于采用优良育种、科学配料、疾病防控等先进手段。据悉,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约有2500余个,约占全国总出栏的10%。而在未来十年内,自繁自养50~50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10000头规模的猪场将是发展主流。预计到2020年左右,存栏5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年出栏量将达到总出栏量的50%以上。

规模化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由之路。然而,需要广大养殖户注意的是,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局势不仅仅是由于产能过剩引起的,宏观经济较弱导致消费下降是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味减少存栏,削减产能,很可能导致在消费需求回升时,供应量没有保持同步的回升,错过好行情。在价格低迷期加快高龄地产母猪的淘汰,适时更新产仔率高、抗病性强的母猪和种猪,使自己的猪群结构趋于合理,为未来猪价进入上行通道,做好理性补栏的准备。这也要求相关的农业部门做好养殖市场生产和消费信息的及时发布,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既要指导养殖者淘汰落后产能,又要防止产能在亏损之下大幅度缩水,抓住产业调整的机遇期,才是保证养殖者利润平稳和消费者菜篮子健康持续供应的有效手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