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消费较年前减少了30%-40%,加之生猪存栏量仍属高位,后备猪肉充足,综合因素之下,价格自然出现回落。
4月1日,商务部发布监测信息,3月25日至3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六周下降,其中,肉类价格普遍回落,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1%,六周累计回落10%,其中南京、天津和杭州地区降幅居前,比前一周分别下降4.6%、4.4%和3.6%。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出现猪肉价格连降是由供需失衡引起的。另有一家不愿具名屠宰及肉类加工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产品的出厂价格没有明显变动,生猪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总体看,猪肉价格波动对公司影响不大。
市场供大于求
发布的数据显示,生猪价格自1月份开始下行,且分别于2月4日、2月28日跌破16元/公斤、14元/公斤大关,至3月15日较2013年最高点时下跌26.99%,同比下降15.32%。
生猪价格的下滑带动了猪肉批发价格的变动。商务部官网信息显示,猪肉价格出现回落始于2月初,此前,猪肉批发价格连涨11周。
对于生猪价格大跌的原因,姬光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主要是受供需失衡使然。“现在生猪市场依旧供大于求,终端消费需求疲软而生猪供应充足。供需主要失衡在终端对猪肉的消费上,消费较年前减少了30%-40%。加之生猪存栏量仍属高位,后备猪肉充足。综合因素影响之下,价格自然出现回落。”
由于年前食品企业屠宰提量时日较短,部分生猪压至年后出栏(出栏体重增加5-10公斤),加上本已到出栏期生猪,市场猪源充足;春节之后下游逐步进入传统消费淡季,消费者多以消耗节前储备为主,猪肉购买量减少;猪价、肉价连续下跌,猪肉经销商多持观望心态,从食品厂家进货量骤减。
饲料价格走高
与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出现的,是粮食、饲料价格的不断走高。今年3月15日,全国豆粕均价为4133.93元/吨、玉米均价为2302元/吨,猪粮比价降至5.57:1。
公开资料显示,猪粮比价6:1是我国生猪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一旦跌破这一指标,就意味着一些养殖方出现亏损。此前,国家发改委官方发出蓝色预警信号,若生猪价格继续下跌,在未来的1个月内国家或将出台收购储备肉政策来调控市场,刺激猪价上涨。
生猪养殖行业成本高企而价格走低的背后,养殖户出现亏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生猪价格与粮食比率已经连续四周低于盈亏水平线以下,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均有亏损。”姬光欣称,行业目前的状况可能会延续到下半年,可以说今年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
如果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散户是否会像过去一样,出现退出潮?姬光欣认为,“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今年大型养殖企业的扩张和兼并中小企业的比例可能会比较高。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这个时候也是他们养殖规模扩张的好时候”。
(桂小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