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禽流感再袭 高密度养殖成病毒滋生“温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9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24

近10多年来,从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阻击禽流感,必须从养殖源头做起。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成为“重灾区”之一。

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分不开。产业发展速度过快,而饲养管理、财力物力、科技等水平没有跟上,不少地方的养殖业仍处在“原始阶段”。

在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

“禽流感从动物之间传播,变成能传染给人并造成严重危害,人类饲养方式值得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合理的载畜量,多大面积只能承载多少畜禽,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疫病多发。

但王忠强也认为,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是简单地“集中化”。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而只是把养殖户和畜禽集中起来,布局小、散、乱,卫生条件不达标,带来的只有风险。

而且,一些养殖户没有严格实施生产环境的封闭隔离,畜禽同养、人禽同住,笼舍狭窄、又没有及时消毒清洁,也增加了疫病快速、大面积传播的几率。

专家认为,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还会导致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病死的畜禽才会一度被端上“餐桌”,或漂流“过江”。

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是人类的危机,也是反省自己、调整产业发展的契机。想要真正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位。

“不能为了产肉量,过于提倡太高密度的饲养和快速养殖。”徐宏发说,禽类饲养和选种不能忽视抗病性。人与自然间有条“潜规则”,不遵守规则,会引发事件向不可控制的地方发展。

“活禽进城,宰杀简陋、随意也埋下隐患。禽流感问题反复出现,人口密集区域的人禽接触需引起重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说,应提升家禽运输、销售和宰杀的环境要求。

王忠强说,未来应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目标,着力推进养殖业的设施化程度,降低疫病风险。这种“量力而行”要求配套及时跟上,无害化处理能力、养殖面积和环境载畜量等都必须严格达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