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死猪打捞基本已告一段落,一万多头病死猪震惊世人。抛开随便丢弃死猪对环境的污染不提,此次事件背后仍有两点值得所有人深思。
第一、病死猪背后抗生素疑云
关于大批死猪产生原因,目前嘉兴官方归于“正常死”和“冻死”,但这一说法未获认同,与之对比,民间“嘉兴生猪死于喂砷”的说法传播极广。这也直接将抗生素滥用问题推上台面,养殖产业链前端隐患再次暴光。
据报道,一个中美研究团队以位于北京、福建莆田和浙江嘉兴郊区三个年产肉猪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为样本,共检测到149种耐药基因,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上严重滥用。一旦在动物体内形成抗生素残留,以之为原料的肉制品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危害。
我们不禁要问,谁来保证肉制品的安全,谁来监管养殖业抗生素使用,普通消费者如何随时获得一手信息?
第二、病死猪是否从餐桌彻底消失
关于大批死猪漂江原因,据某畜牧业专家称,以往浙江处置病死猪存在一个民间产业链,有人收购病死猪,将其加工后流往市场,客观上消耗了一部分死猪。因去年加大打击力度,没人收购病死猪,当地处理能力又跟不上,农户便随手抛弃江河,造成死猪漂浮现象。
注意,这里传出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病死猪上餐桌”,以前也有过相关报道,不难想象这不会是个例,说是“没人收购”,可也许只是暂时,谁知道什么时候沉渣泛起。养殖业总是存在一定的病死率,如果缺乏有效地监管,这种“废物利用”现象是不会自动消失的。
对此我们要再度发问,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消费者洞悉肉制品的前世今生,能够吃得安全,吃的放心?
对策:产品追溯平台撑起安全“保护伞”
解铃还需系铃人。重构食品安全体系,是政府及相关企业的重大课题。商务部、财政部办公厅早已联合下发过《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并在相关地市开展试点。也正是得益该项政策,在死猪漂江事件中才能很快的确认死猪来源,据报道,嘉兴市已经对上海方面提供的17样耳标及时进行了协查追溯,除了4个由于耳标信息缺失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之外,8个已查处到位,将对相关殖户给予处罚。
对此,中国最早提出“供应链执行信息系统”和“双向追溯系统”理念的爱创科技表示,如何建立产品追踪、追溯及召回机制,并在政府监管层面做到及时、准确的应对,是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爱创科技表示,重构食品安全体系的重点是产品质量追溯。在信息化手段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一方面让政府部门可以做到精确查找、快速召回、精准处罚。另一方面又能使企业实现产品的防伪、防窜货等管理功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既符合企业自身运营发展管理需求,也符合消费者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