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嘉兴市:动物疫病进入科学防控轨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5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58

 

今年的市“两会”上,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生猪饲养大市,嘉兴的畜产品安全是构成全市食品安全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源头上杜绝畜产品的安全隐患?如何在漫长的饲养过程中保障出栏猪质量的合格?如何妥善处理病死动物,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供应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2012年,嘉兴大力推进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动物疫病防控进入科学防治新阶段,有效为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嘉兴市共有畜禽养殖场(户)约16万户,几乎遍布嘉兴所有的行政村。量大、面广、点散的养殖特点给嘉兴市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怎样才能保证这16万养殖户的畜禽免疫没有“漏网之鱼”?2011年,海盐县在全面启用“海盐县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了“叫号免疫法”,实现了免疫工作程序化、防疫监管网络化、信息追溯实时化和资源共享最大化,开创了嘉兴市动物防疫工作新局面。“叫号免疫法”,顾名思义就是借用了银行、医院等服务行业使用的排队叫号工作原理,以仔猪的应免日龄为“号码”,以“二维码”技术为载体,以智能数据采集器(识读器)为工具,以“海盐县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为平台,严格按照生猪免疫程序,及时筛选出应免生猪,由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提前通知畜主并主动上门实施防疫服务的方法。“养猪户只要打一次电话报免,乡镇兽医站就根据免疫程序提供全程的防疫服务,彻底解决了免疫难、阉割难的问题。”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叫号免疫法”不仅让基层防疫人员摆脱了繁重的台账资料,而且实时追踪防疫状态,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益和质量,确保强制免疫工作及时到位。随着全市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的推进,尤其是海盐县“叫号免疫法”管理模式的创建,嘉兴动物疫病防控已逐渐进入科学防治新阶段。据统计,2012年嘉兴市共注册使用识读器565台,录入各类数据1081.46万条,同比增长45.67%,生猪二维码耳标使用量为655.19万枚,耳标佩戴率达100%。“嘉兴年饲养生猪700多万头、家禽6000多万羽,由于饲养的总量大,每年产生的病死动物量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能全面、有效地处理这些病死动物,会危及畜牧业的安全,也会严重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在强化科学免疫的同时,将深入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据介绍,嘉兴市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处理池573个、共计4.05万立方米。2012年,我市通过无害化处理池处理病死家畜32.56万头、家禽113.6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85.4%、102.8%,有效防止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