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国乳业首要的是学会认真“养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8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281

近年来,质量不过关的阴云,数次笼罩在中国乳业头上。几年来,各大乳品企业兼并整合加速,政府也出台一系列加强管控乳制品生产流程的办法,总体效果得以改善,可'问题奶'、'超标奶'等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曝光。一度被'逼退'的外资品牌正在卷土重来,显示出本土乳业品牌的市场美育度还差强人意。不久前曝光的某品牌奶粉,竟然是贴了国外品牌的'假洋鬼子',足见中国乳业的'不自信'已经相当严重。近期,A股上市乳企三季报已经陆续披露。

中国乳业整体增长幅度放缓,已不比早几年的'火爆'场面。从数据看,各乳企表现分化进一步加大,多家乳企利润有所下滑。乳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乳业的发展'瓶颈'仍是奶源质量问题。下一步乳业调整的目标,将是加大奶牛养殖等基础投入,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增强抵御奶源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把奶牛场饲料、药物、添加物整个养殖过程,和奶源及奶产品的贮运、加工过程统一纳入质量控制流程,才能有效提升乳企诚信形象。牛奶是'养'出来的,不是'催'出来的事实上,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乳品行业最薄弱的环节暴露无疑,那就是奶源。

中国奶牛养殖业大部分为分散小奶农,使用的饲料和奶牛品种也千差万别。由此导致高速成长的中国乳业,难以从上游找到充足的优质原奶。内蒙古奶联社创始人李兆林认为,中国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养牛与养猪差不多,主要是'干玉米秸+精饲料'.可牛是反刍动物,奶牛更是一只专业的'造奶机',奶牛不是无成本的'矿泉',要维持奶牛产奶的时间、数量,必须让奶牛有足够的、合适的吃的东西,而中国许多地区80%的奶牛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对精饲料的依赖度高达80%,这使养殖成本降不下来,奶牛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庭院奶牛',其养殖环境是'房前拴牛石、院子搭草棚',简陋而管理粗放,奶牛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不具备,粪尿常年污染村庄,人畜共患疾病严重。李兆林称,我国一家一户的奶牛养殖形式,无论是被标注上的'奶农+奶站+公司'模式,还是'奶农+奶牛养殖小区+公司'模式,都没有彻底摆脱'把牛当猪养'的现实。

同时,原本属于乳品加工企业的奶站大多被卖给了个人,90%的挤奶站控制在个体经营者手中。这样,除了集中挤奶和代购代销精饲料外,乳品企业难以给奶农在奶牛养殖技术、饲养管理、育种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也不具备能力从资金、大型设备上给予奶农实质的帮助。'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的根源即在此环节。由此,中国乳业即便有了蒙牛、光明等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牛奶生产线和'世界样板工厂'的知名企业,也无法保证'让牛产出好奶'.一位不具名的乳业资深人士批评说,中国乳业'营销为王,速度至上'的市场导向,与重视积累、遵守自然规律的农场养殖法则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即便乳品企业都知道'得奶源者得天下',可在市场膨胀和利润诱惑下,能够静下心遵循'养殖'规律,去培育优良牧场的,还是少数。

他说,牛奶是'养'出来的,不是'催'出来的;乳品安全也是'养'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养牛'事业需要'慢功夫''养牛'的事业,更不能成为又一个'速度至上'要求立竿见影出效果的'速成品'.以'万头牧场'知名的乳业'新军'现代牧业,近期也出了问题。据称,该企业已经建成运营的'万头牧场'有16个,在建牧场4个,拟建牧场10个。

这家2005年才成立的公司,计划2015年前完成30个万头规模牧场的规模与经营,奶牛存栏超过26万头,日产高品质牛奶3000吨以上,要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但是有批评者认为,中国国情还不适合搞万头牧场,因为目前条件下,在污染、疫情等方面很难做到有效控制。在去年的中国奶业大会上,一位相关的官员还表示:'规模化养殖,值得支持,但是需要适度,万头牧场是作秀。'最近,现代牧业创办人邓九强因'身体健康原因'辞任董事局主席。这之前,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们养牛很辛苦,出问题很多人来指责。我对自己非常失望,做了那么多努力,一片质疑,一片反对'.李兆林算了一笔账,一个'千头牛牧场',设施投资大约需要1200万元,每头牛价值以6000元计,1000头牛总值600万元,经营需要流动资金500万元,算下来,投资一个牧场需要2000多万元。即便顺利,前期投入也要六到七年才能收回。再考虑到粗饲料的运输半径和成本,防疫、后期粪污处理等防控问题,奶联社一开始就打消了搞'万头牧场'的念头。分析人士称,不能让'百分之百原奶来自规模化养殖牧场和小区',变成中国乳品企业'自我救赎'的又一个广告宣传。要知道,奶源建设投入大、利润小,据不完全统计,奶牛养殖、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投入占比分别为75%、15%、10%,但利润分配分别为10%、35%、55%.如果不是实力足够强大的企业,并拥有长期'养牛'的耐心,很难平衡上下游之间'成本和利润的不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中国乳品企业真正放慢速度,学会认真'养牛',消费者恐怕才能喝上放心奶。消费者喝牛奶应'补不足,慎有余''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个曾经激励了中国乳品企业迅速成长的口号,也该降降温了。

据统计,每人每天一斤奶,意味着每人每年需要182.5公斤的牛奶,这个水平相当于2005年世界人均牛奶占有水平的一倍,相当于亚洲人均占有水平的4倍。如果我国2.3亿中小学生达到这个水平,就意味着每年需要4200万吨牛奶,13.5亿的中国人每年就需要近2.5亿吨牛奶,相当于世界牛奶总产量的1/3还要多。到2011年,中国全年牛奶产量达3656万吨,世界第三。而人均牛奶年占有量为27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年人均水平的1/4.显然,口号虽然好,但妄图一夜实现,就变得不现实。上述乳业资深人士讽刺说:'就算人愿意,奶牛也不愿意。'鉴于中国奶制品供需矛盾突出,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不少营养学家已提出,应该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寻找牛奶的替代食品。有专家认为,牛奶中并不含有在其它动植物中找不到的营养成分。牛奶含钙不少,但镁的含量较低,而钙和镁通常共同发生作用,以增加吸收。

所以,对于很多体质上缺乏乳糖酶的中国人而言,实际上喝牛奶对钙的净吸收率并不高。大豆的钙和镁含量都很丰富,'喝豆浆'补钙的效果并不比'喝牛奶'更差。另外,还有人提出各种传统牛奶替代物的备选方案,比如燕麦粥、羊奶、水牛奶、椰奶,以及添加了钙质和维生素、用糙米制成的'奶糊'等等。不过,牛奶独有的营养结构还是不能轻易放弃。中国营养学会首席顾问葛可佑认为,牛奶的蛋白质的构成和人体蛋白质的构成相当接近,因此营养研究一般将其作为标准蛋白,同时牛奶中乳清蛋白包含了多种有益人体的免疫蛋白,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因此,虽然传统膳食中鸡蛋、小麦、稻谷、玉米、豆类、肉类等,都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甚至可以替代牛奶,但相比而言,在营养价值上仍然是牛奶最好。从补钙角度看,1升新鲜牛奶所含活性钙约1250毫克,居众多食物之首,而中国人膳食结构中钙元素一直不够,因此提倡喝牛奶仍有积极意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营养专家高翔撰文称,'喝牛奶'最关键是适度。因为依据美国的研究,过量摄入牛奶和奶制品,可能增加了美国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帕金森病的机率。他表示,'牛奶的潜在危害,往往和摄入量太多有关'.比如在多数研究中,摄入相当于3杯鲜奶(约750毫升,大约一斤半)才有增加患前列腺癌症的危险。而在中国,营养学家推荐的膳食结构中,奶制品摄入量只是每日200克,相当于200毫升鲜奶,不到半斤。

而大多数中国人每天喝的牛奶还达不到这个数量。因此他认为,鉴于中国人的低牛奶摄入量和主要疾病谱,还是应该一如既往地推荐增加饮用有食品安全保障的牛奶,简言之,'补不足,慎有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