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媒体曝光了山西粟海集团养殖的一只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整个喂养过程用的都是饲料和药物。12月19日,央视曝光了肯德基、麦当劳所用原材料是生长仅45天的“速成鸡”。一时之间,“速成鸡”成了2012年末的关键词。
至此,整个事件虽未盖棺定论,但事实环顾全国各地,肯德基生意未受多少影响,而农户蒙受不白之冤损失惨重。留给我们的,则是这一事件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阵痛。
热点1:从速生鸡事件看肉鸡产业发展
吴莉 高级分析师
安信证券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1020019
现代肉鸡两大品系—速生型&慢生型
20世纪中期,国外科学家通过对肉鸡性状进行遗传选育,培育出速生型和慢生型两种现代肉鸡品系,体重分别在35-55日龄和65~81日龄达到2kg。
我国目前肉鸡品种主要有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两类,分别占肉鸡产量的80%和20%。其中,白羽肉鸡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属于快大型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合工业化集中养殖。黄羽肉鸡由我国地方有色羽鸡种与国外引进肉鸡品种杂交选育而成(俗称三黄鸡),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生长周期长,适宜于散养,口感与传统土鸡相近。
在畜禽生产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饲料,因此饲料转化效率越高,越能降低成本。白羽肉鸡料肉比为1.75:1,与黄羽肉鸡约2.5:1的料肉比相比,白羽肉鸡生产成本更低;此外,白羽肉鸡体重较大,一般每只在2-3公斤,适合分割和切块烹调,是快餐业首选原料。黄羽肉种鸡个体较小,适合于整只烹饪和家庭消费,由于其肌肉中含有多种鲜味、甜味物质,肌纤维直径细,口感好于白羽肉鸡,但价格较白羽肉鸡贵。
2.美国肉鸡养殖产业
2.1.美国是现代肉鸡产业发源地&第一大肉鸡生产国
美国是现代肉鸡产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生产和消费国,世界肉鸡产业的发展变化通常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肉鸡品种以白羽肉鸡为主。1997年全美肉鸡生产性能与成本报告显示:肉鸡场平均单批饲养规模为6.28万只,平均每年饲养5.9批,肉鸡平均上市日龄为48.2天.平均活重2.23kg,饲料转化率1.96:1。
在美国大型肉鸡生产企业都形成了高度完备的产业链条,形成了集“原种肉鸡场祖代肉鸡场父母代肉鸡场商品代肉鸡场集约化养殖基地养殖户工厂化屠宰肉鸡制品生产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2.2.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
美国肉鸡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实行一体化经营,掌控从种鸡繁育、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的全部环节;另一种是“公司+农户”的联营合同制。
“联营合同制”以大公司为龙头,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起来。土地、鸡舍、设备大部分由农户投资,公司负责提供雏鸡、饲料、药品、疫苗和技术服务等,农户只从事饲养管理,公司按合同价回收进行屠宰加工。养鸡户承担生产风险,公司承担经营风险,供、产、销一体通过“联营合同制”来完成。目前美国89%的肉鸡由合同养殖户生产,10%由公司一体化养殖,只有不到1%由个体养殖户独立经营。
2.3.市场高度集中,产品深加工
市场结构方面,美国肉鸡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20世纪50年代约有1000家企业从事肉鸡加工,之后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依靠规模化来降低成本,肉鸡加工逐渐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至2008年美国仅有肉鸡加工企业38家,前十大肉鸡公司占据国内75%的市场份额,其中规模最大的Pilgrim"sPride公司年屠宰肉鸡23亿羽,市场占有率高达25%。
加工方面,美国肉鸡深加工程度高,宰杀后整鸡的销售小于15%,带骨分割鸡肉的销售为45%-50%,去骨分割鸡肉的销售为35%-40%。鸡肉深加工产品有炸鸡块、鸡肉饼、鸡肉热狗、鸡肉香肠以及全炉烤鸡等。肉鸡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饲料价格波动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如整鸡的售价中,饲料成本约占70%,而鸡肉香肠等的售价中,饲料成本仅占10%。
3.中国肉鸡养殖产业
3.1.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鸡肉生产国,消费增长迅速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鸡肉产量及消费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鸡肉产量从2006年的1,035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1,320万吨,年复合增长5.0%;鸡肉消费量从2006年的1,037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1,302万吨,年复合增长4.8%。鸡肉消费量增速高于猪肉等其他主要肉类,在肉类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1990年鸡肉占我国畜产品产量的8%,2011年上升至17%,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食品。
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差距仍很大,国内鸡肉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大。2010年国内人均鸡肉消费量为9.3千克,中国台湾地区人均鸡肉消费量为28千克,美国、巴西等国鸡肉人均消费量超过40千克,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鸡肉人均消费量超过60千克。
3.2.“全产业链模式”VS“公司+农户模式”
目前我国肉鸡规模养殖主要分为“全产业链模式”和“公司+农户模式”两种模式。其中,全产业链模式是养殖企业投资并掌控从种鸡繁育到肉鸡养殖加工的全部环节。圣农发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而六合集团、温氏集团则是“公司+农户”模式的代表。
“公司+农户”模式的优势在于资金占用较少,有利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但缺点在于对合作农户的控制力弱,对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摄入、疾病防疫等较难进行有效管控,难以确保回购肉鸡的质量。
“全产业链”模式的缺点是在扩张过程中资金、土地等资本支出较大,但优点在于对全部生产环节进行完全控制,避免了合作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可能添加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等的风险,避免了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可规避合作中农户的违约风险。在民众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全产业链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我国肉鸡养殖的主要模式。
3.3.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20世纪80年代工厂化肉鸡养殖在中国出现,2009年年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的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已经达到85%,肉鸡养殖的规模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和美国、巴西等肉鸡大国相比,我国肉鸡市场的集中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前十大肉鸡公司市场占有率仅为25%,其中规模最大的温氏集团2011年出栏7.6亿只(以黄羽肉鸡为主),占国内总产量的8.4%;而美国前十大肉鸡公司占国内75%的市场份额,巴西前十大肉鸡公司占国内51%的市场份额。
近10年以来、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国肉鸡养殖行业进入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阶段。2006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为17%,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迅速攀升至33%。在国内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品牌食品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原材料品质和安全的背景下,未来的5-10年将是国内优质肉鸡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4.速生鸡事件影响
4.1.有利于“全产业链”模式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认为此次“速生鸡事件”暴露了“公司+农户”模式存在的管理漏洞,有利于引起民众对鸡肉食品安全的重视。短期可能对鸡肉消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长期看将促进整个肉鸡养殖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实行“全产业链”模式企业的发展壮大。圣农发展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掌控从种鸡繁育到肉鸡养殖加工的全部环节,能够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作为国内品质最好、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之一,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扩张:公司2011年出栏肉鸡1.19亿羽,占全国1.3%的市场份额;计划2020年达到10亿羽规模,占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
4.2.有利于本轮鸡周期加速见底
由于肉鸡养殖周期短(42天左右即可出栏),肉鸡价格&盈利短期波动频繁。但拉长时间看,由于猪肉和鸡肉分别占居民肉类消费的64%和17%,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强的替代关系,使得中长期内鸡肉和猪肉价格、以及盈利波动高度同步,3-4年为一个景气循环周期。
本轮猪周期,鸡肉价格于2011年9月份前后与猪价同步见顶,之后进入下跌通道。由于2011年以来国内祖代鸡引种数量增长较快,使得肉鸡养殖行业供应过剩状况较生猪更为严重(2011年祖代鸡引种量达111万套,较2010年增长了14%,远高于每年5%左右的白羽肉鸡消费增速),使得2012年2季度以来商品代鸡苗和肉鸡养殖亏损幅度之大、持续之长是近5年来所罕见。
我们认为“速生鸡事件”短期对居民鸡肉消费量造成一定影响,将导致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养殖场加速退出市场,有利于本轮鸡周期加速见底,预期2013年中期前后随着猪价见底回升,新一轮鸡周期有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