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两年相比,许二女养牛积极性大减。用她的话说,牛奶收购价低,奶农难保本,她们村养殖的奶牛数量锐减。许二女的话也印证了散户奶农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1982年,许二女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嫁到土左旗三两乡的一个村子之后就随着村里人养起了本地奶牛。当时奶产量不高,奶价每斤只有1.6元,还是散卖。随着乳企的蓬勃发展,许二女村里养殖户逐渐多了,几乎家家都养奶牛,奶款收入也就成为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奶业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许二女和村里的散户奶农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勉强维持生活的奶农纷纷卖牛选择别的行业谋生,昔日红红火火的养牛村如今在村里看到的奶牛寥寥无几。
收支不平衡的养牛账
1982年,当第一头奶牛走进许二女所住的村子后,部分村民靠养奶牛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用不多的积蓄开始养奶牛,随之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靠卖牛奶的收入,一些养了10多头奶牛的养殖户住进了砖瓦房,而院子里除了必要的起居空间外,牛圈的面积占了大半,奶农们和奶牛朝夕相处。然而,这个“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被村民们认定是致富“带路者”--牛的命运却在今年春节后急转直下。在节节攀高的饲料价格面前,养奶牛再也不是创造财富的生计,眼中的成本倒挂已让奶牛成了村民口中“吃钱的牲畜”!“现在牛奶的收购价每斤为1.3元,而好一些的饲料每斤也要1.1元,一头奶牛吃1斤饲料可以产1斤奶,一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40多斤,我们要赔多少?”许二女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着每天养奶牛的“消费”。
除去饲料饲草、人工费等成本,每头奶牛每产1斤奶,奶农就要赔上3毛钱。许二女称:“现在乳业公司对收购牛奶的质量要求比以前更严格了,许多牛奶只能去卖散奶或者干脆白白倒掉。”面对持续低迷的奶业行情,散户奶农不得不忍痛卖掉这些朝夕相伴的“家庭成员”,它们有的是产奶量正处于高峰期的优质奶牛,有的则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许二女的哥哥养奶牛已经15年了,春节前,他分3次卖掉了家中的5头奶牛,“1万多元买来的,现在每头只卖了5000元。年前还卖掉了一头母牛犊,才卖了2000多元,真心疼啊!”
散户养殖路艰难
2007年10月奶业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可现在处于低谷时期的牛奶每斤只卖1.3元,村里的散户奶农经历了从创业致富到赔掉家底的巨大落差,村里许多养殖户都不得不开始卖牛,养殖规模已大不如前。不少奶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奶牛都当肉牛卖了。”“收牛最多的一次只拉了17头。”许二女哥哥介绍说,年前几乎每天都有牛贩子来村里挨家挨户打听谁家卖牛,然后次日租着大货车拉走,有些养殖户几乎卖掉了家里一半奶牛。
是不是成本超万元卖价却几乎被“腰斩”的奶牛被送入了屠宰场,最终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餐食呢?由于刚过年,笔者无法在呼和浩特市屠宰厂了解是否屠宰奶牛。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新闻时获悉,被送入屠宰厂宰杀的奶牛都是产奶量较低、经济效益不好的淘汰牛。
然而,奶牛的减少直接减少了奶源。“奶牛养殖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许二女解释说,小牛犊出生后,需要人工喂养3个月;15个月后,奶牛可以第一次配种,若配种成功,9个月后可以产下第一胎。这意味着,从小牛犊出生后,要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如此不景气的养牛环境,许二女以后的出路在哪里?许二女告诉笔者,她在年前就做好打算,把家里剩下的5头高产奶牛托管到养殖小区,这样奶价就会卖得高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