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多样的生态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 这是一笔巨大的基因宝藏, 是培育新品种不可或缺的原始素材。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现状, 并编纂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 2006年, 在农业部统一部署下,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全国第二次大规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 基本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家底, 掌握了大量基础数据和资料。2009年4~9月, 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分小组完成了全国各省、自治区上报的90个配套系和畜禽遗传资源的清理工作, 最终通过52个。
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和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审核 (2010年) , 我国现有家禽遗传资源共计222个, 其中: 地方品种169个,培育品种46个, 引入品种7个。具体包括: 地方鸡品种107个, 培育鸡品种 (配套系) 41个, 引入鸡品种5个; 地方鸭品种32个, 培育鸭品种 (配套系) 4个, 引入鸭品种2个; 地方鹅品种30个, 培育鹅品种1个。
于2012年7月9日举行出版发行仪式的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是在第二次全国家禽资源系统调查、 搜集、 整理的基础上, 编纂完成的一部阐明我国家禽遗传资源的形成、 发展、 现状的科学著作, 共列入家禽遗传资源189个, 具体为: 鸡116个 (地方品种107个, 培育品种4个,引进品种5个) ; 鸭34个 (地方品种32个, 引进品种2个) ; 鹅31个 (地方品种30个, 培育品种1个) ; 鸽3个 (地方品种2个, 引进品种1个) ; 鹌鹑2个(引进品种 2 个) ; 火鸡 3 个 (地方品种 1 个, 引进品种 2 个) 。收录的在189个家禽资源中新发现的地方品种共37个 (鸡28个, 鸭5个, 鹅4个) 。
少数资源或因其特征特性不明显, 或具某些特点但群体小等未列入本志, 此外, 引入的和国内培育的配套系以附录列出名录。本文对龙胜凤鸡、 长顺绿壳蛋鸡、 瓢鸡、 拜城油鸡、 黄山黑鸡等8个品种进行介绍。
龙胜凤鸡 (Longsheng Feng Chicken) , 俗称瑶山鸡, 属兼用型品种; 龙胜凤鸡具有肉质鲜美、抗病力强、 耐粗饲、 适合山区饲养等特点。龙胜凤鸡的外貌独特, 遗传多样性丰富。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龙胜凤鸡的优良特性
龙胜凤鸡体躯较短, 结构紧凑。部分个体有凤头、 胡须。单冠直立, 冠、 肉髯、 耳叶呈红色。耳部羽毛呈浅黄色。虹彩呈褐色或橘红色。皮肤白色。胫呈黑色或青灰色。公鸡颈羽、 鞍羽为黑羽镶白边或镶黄边, 主翼羽、 副翼羽和尾羽多为黑色并有亮绿色金属光泽。母鸡羽色以浅麻、 深麻或黄麻为主, 颈部羽毛为黑羽镶白边或镶黄边。少数个体为黑羽、 黄羽或白羽。雏鸡绒毛多呈褐色或淡黄色。多数个体背部有两条深色条纹。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龙胜凤鸡原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中心产区为泗水、 马堤、 和平等乡镇, 主要分布于泗水、 马堤、 和平、 江底、 平等、 伟江等乡镇, 毗邻的资源县河口乡、 三江县斗江镇也有少量分布。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9°43′~110°21′,北纬25°29′ ~26°12′ ,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 境内山峦重叠, 沟谷纵横, 山高坡陡。最高海拔1 940 m, 最低海拔163 m, 年均气温18.1 ℃, 最高气温39.5 ℃,最低气温-4.3 ℃, 年均日照时数 1 244 h, 无霜期314 d, 年降雨量 1 500~2 400 mm, 冬暖夏凉, 秋高气爽, 气候温和,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玉米、 甘薯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据 《龙胜县志》 (1990) 记载,瑶族于宋朝前已迁入龙胜县境内, 瑶族地区饲养有一种外观特征美丽、 体型优雅的瑶山鸡。龙胜县境内群山环峙, 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天然屏障, 瑶山鸡就是在封闭的环境、 瑶族特有的传统风俗等条件下, 经瑶族群众长期选育而成。因其羽毛色彩丰富多样, 外表华丽, 也叫凤鸡,有类似凤凰之意。同时, 瑶族群众认为吃黄脚、 黄皮肤的鸡肉会返病, 所以, 龙胜凤鸡的皮肤多为白色, 胫为黑色或青灰色。
4龙胜凤鸡的生产性能
不同阶段体重: 出壳 (公母混合称重) 33.2±2.7 g; 30日龄, 公170.8±20.9 g, 母156.6±24.5 g;90 日龄, 公 1 156.0±115.1 g, 母 880.3±106.6 g;150日龄, 公鸡1 410±140 g, 母鸡1 212±108 g。150日龄屠宰性能: 宰前体重, 公1414±138g, 母1 212±108 g; 屠宰率, 公87.6±2.1%, 母89.8±2.1%。300日龄蛋品质: 蛋重47.2±3.7 g, 蛋形指数1.32±0.10, 蛋壳强度3.29±0.56 kg/cm2。
繁殖性能: 平均开产日龄 130 d, 开产体重1 100~1300 g, 年产蛋80~120个, 平均蛋重47.5 g;公母比例1 ∶ 10~1 ∶ 15, 自然交配受精率9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2%以上。笼养和放养就巢率分别为10%~15%和20%~30%。
5龙胜凤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产区1980年代的饲养量约26万只, 1999年约10万只, 2008年约45万只。目前采用保种场保护, 但尚未开展龙胜凤鸡的选育工作。
长顺绿壳蛋鸡(Changshun Blue-EggshellChicken) 属兼用型品种, 具有觅食力强、 耐粗饲、抗逆性强、 肉质好等特点, 尤其所产绿壳蛋, 品质好, 具有良好市场前景。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长顺绿壳蛋鸡的优良特性
体型紧凑, 结构匀称, 背部平直。喙呈黄褐色或黑色。单冠, 冠齿5~7个, 多呈红色, 少数呈黑色。肉髯、 耳叶多呈红色, 少数呈黑色。虹彩多呈橘黄色。皮肤呈白色或黑色。胫、 爪多呈黑色, 少数呈白色或黄色。极少数个体有胫羽。公鸡颈羽、 鞍羽呈红色, 背羽、 腹羽为红黄相间,主翼羽为橘红色而有光泽。黑羽公鸡全身羽毛为黑色, 少数个体背羽、 腹羽红黑相间。母鸡羽色以黄麻居多, 有少量黑麻羽和白羽。雏鸡绒毛以黄麻色居多, 少数为黑色、 淡黄色。背上有条状黑色绒毛带。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长顺绿壳蛋鸡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贵州省长顺县鼓扬镇, 主要分布于长顺县中南部鼓扬镇及周边中坝、 云盘、 摆所等七个乡镇。鼓扬镇位于东经106°13′~106°38′, 北纬25°38′~26°17′, 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 山高坡陡, 峰峦叠嶂。平均海拔 1 200 m, 年均气温 16.3 ℃, 年均日照时数1 202 h, 无霜期288 d, 年均降雨量1 400 mm。气候温和, 雨热同季,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玉米、 水稻、 小麦、 油菜、 马铃薯、 甘薯, 豆类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产区是汉族、 苗族、 布依族混居地, 具有悠久的养鸡历史。当地民众从本地土鸡中发现少数产绿壳蛋的个体, 所产绿壳鸡蛋风味极佳, 被视为病人、 产妇的滋补珍品, 并作为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产区交通闭塞, 养鸡多为自繁自养, 春秋季节利用母鸡抱窝时选留绿壳蛋进行孵化繁殖, 经长期选择, 逐渐形成该鸡种。
4长顺绿壳蛋鸡的生产性能
不同阶段体重(公 母 混 合 称 重): 出 壳33.0±3.7 g; 8周龄694.2±103.1 g; 485 日龄, 公鸡2 048±256 g, 母鸡1 871±149 g。农村散养条件下300日龄屠宰性能: 宰前体重, 公 1 877±332 g, 母 1 682±317 g; 屠宰率, 公90.0±3.1%, 母92.8±2.3%。360日龄蛋品质: 蛋重51.8±4.5 g, 蛋形指数1.37±0.05。
繁殖性能: 开产日龄 165~195 d, 年产蛋数120~150个, 平均蛋重51.8 g, 种蛋受精率90%~95%,受精蛋孵化率86%~94%, 就巢性较强, 每年就巢2~4次。
5长顺绿壳蛋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1980年代产区饲养量约1 000只, 1990年代以来饲养量迅速增加, 2008年底约14.5万只。采用保护区保护。保护区在长顺县马场村、岩腊村、 格道村及纪堵村一带。保护区严禁引入外来鸡种。保种户60户, 保种数量约6 500只。长顺绿壳蛋鸡选育和无公害养殖配套技术研究等已在保护区开展。
瓢鸡 (piao chicken) , 俗称闭毛鸡, 因无尾椎骨、 尾棕骨、 尾羽、 镰羽、 尾脂腺, 尾部形状似瓢, 故名瓢鸡, 属兼用型品种。体型独特, 具有性情温顺、 适应性强、 易肥、 产肉性能好, 肉品质优良等特点。2009年9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瓢鸡的优良特性
瓢鸡体型小而紧凑, 无尾椎骨、 尾棕骨、 无尾羽、 镰羽, 尾部羽毛下垂, 臀部丰腴圆滑, 形似葫芦瓢。喙短粗, 有黑、 黄青、 铁灰等色。多为单冠, 冠齿 6~8 个, 少数复冠。冠、 肉髯多呈紫黑色, 少数呈红色。皮肤多呈黑色, 少数为白色。胫多呈黑色, 少数为黄色。少数个体为翻毛鸡、绒毛鸡、 裸鸡、 毛脚鸡。公鸡冠大, 厚而直立, 羽毛颜色有赤红色、 黑白花、 全白三种, 富有光泽。母鸡冠小而薄, 羽毛有黄麻花、 黑麻花、 黑白花、全黑、 全白、 灰白等色。雏鸡绒毛为麻色、 黄褐色、 白色、 黑色等。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瓢鸡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 主要分布于田坝乡的田坝村、 瓦桥村、 三河村,者东镇的者整村和按板镇的磨庆村、 宣河村, 相邻的宁洱县梅子乡也有少量分布。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0°21′ ~101°31′ , 北纬23°24′~24°22′, 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境内地形复杂, 以山地、 坝区为主,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最高海拔3 137 m,最 低 海 拔 774 m, 年 均 气 温18.5 ℃, 最高气温36.2 ℃, 最低气温为-2.1 ℃, 年均日照时数1 873~2 206 h, 无霜期318 d, 年均降雨量1 284 mm, 相对湿度78%,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玉米、 小麦, 豆类、 薯类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瓢鸡经当地人民长期选择形成。产区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 历史上交通闭塞, 经济文化落后, 鸡群长期处于小群封闭、 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没有外来鸡种的引入。由于其肉香味美、 肉质细嫩、 脂肪沉积多, 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4瓢鸡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出壳, 公30.0±2.0 g, 母28.0±2.0 g; 2周, 公80.0±8.0 g, 母75.0±9.0 g; 10周,公500.0±47.0 g, 母456.0±87.0 g; 13周, 公700.0±91.0 g, 母630.0±82.0 g; 497日龄公鸡2 078±321 g,461日龄母鸡1 683±357 g。
屠宰性能: 532日龄公鸡: 宰前体重, 2 364±427 g; 屠宰率, 92.9±3.5%; 487日龄母鸡, 宰前体重, 1 806±417 g; 屠宰率, 90.9±3.4%。300日龄蛋品质: 蛋重52.2±4.8 g, 蛋形指数1.38±0.07, 蛋壳强度3.61±0.08 kg/cm2。
繁殖性能: 开产日龄为160~190 d, 年产蛋数100~130个, 平均开产蛋重47 g, 平均蛋重52 g, 自然交配条件下, 种蛋受精率60%~80%, 受精蛋孵化率80%左右。母鸡就巢性较强, 一年内就巢5~6次。
5瓢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2009年上半年, 产区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主产区田坝乡约 3 400 只, 全县约 6 800多只。瓢鸡现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尚未建立保种场, 系统选育也尚未开展。
拜城油鸡(Baicheng You Chicken), 也称拜城鸡,属兼用型品种, 具有体态肥美、 肉品质优良、 耐热抗寒、 适应能力强等特点。2009年9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拜城油鸡的优良特性
拜城油鸡羽色主要有黑麻和黄麻, 少数白色或黑色。喙多呈黑色, 少数白色。少数个体有凤头、 胡须。单冠居多, 少数为复冠, 冠、 肉髯多呈红色, 少数紫色。虹彩呈橘红色。皮肤多呈白色, 少数乌色。胫多呈灰黑色, 少数白色。公鸡耳叶呈白色, 颈羽呈橘黄色, 主翼羽呈黑色, 尾羽呈黑色。母鸡耳叶多呈红色, 部分呈紫色, 尾羽呈黑色。黑麻鸡的雏鸡绒羽以黑色为主, 胸、 腹部为白色; 黄麻鸡的雏鸡绒羽为橘黄色, 头颈背面有两道颜色更深的带状深色绒羽。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拜城油鸡原产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中心产区在拜城县的黑英山、 老虎台、 铁力克、 种羊场等地。拜城县位于东经80°37′ ~83°03′ , 北纬41°24′ ~42°51′ , 地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平均海拔1 200 m, 年均气温7.6 ℃, 最高气温38.3 ℃, 最低气温-28 ℃; 年均日照时数2 780 h,无霜期 133~163 d; 年降雨量 171 mm, 相对湿度65%, 属大陆性中温干旱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 水稻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拜城油鸡的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 雍正年间即有农户饲养,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拜城油鸡定名于1930年代。当地农牧民过去有育肥拜城油鸡的习惯和技术, 在垂直的地坎上挖一个比鸡稍大一点的洞穴, 把鸡放进洞内, 洞口用木条或竹片作栅栏围堵把鸡饲养在洞中, 喂以煮熟的玉米、 豆类、 红薯、 土豆及适量蔬菜, 如此育肥15~20 d, 不仅鸡体肥美, 而且皮下均匀分布一层脂肪, 油鸡故此得名。
4拜城油鸡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出壳 (公母混合称重)35.0±3.4 g; 60 日龄, 公 450.0±52.0 g, 母 380.0±43.0 g; 120日龄, 公1 600.0±167.0 g, 母1300.0±154.0 g; 140 日龄, 公 1 800±210.0 g, 母 1 500±169.0 g; 300日龄, 公鸡2 333±269 g, 母鸡1 664±179 g。300日龄屠宰性能: 宰前体重, 公2 317±151 g,母1650±198g; 屠宰率, 公91.2±1.9%, 母91.5±1.3%。300日龄蛋品质: 蛋重50.0±4.1 g, 蛋形指数1.41±0.08。
繁殖性能: 农户散养条件下平均开产日龄190 d, 平均年产蛋数86个, 平均蛋重48 g, 就巢率约30%; 保种场选育群平均开产日龄150 d, 平均
年产蛋数178个, 平均蛋重50 g, 平均种蛋受精率89%, 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8%, 就巢率约3%。
5拜城油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产区1995年拜城油鸡饲养量约9万只, 2003年约2万只, 2006年存栏约5万只。采用保种场保护, 由乌鲁木齐牧园种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保种任务。从2003年开始, 该公司对拜城油鸡进行系统选育工作, 生产性能有所提高。
大围山微型鸡 (Daweishan mini chicken) , 俗称 “香鸡”“娇鸡”“金鸡” , 属兼用型品种。体型小,胸肌、 腿肌发达, 骨细, 肉味香, 肉质细嫩。具有耐粗饲、 适应性及抗病力强等特点, 同时, 外观秀丽,斗性强, 具有一定观赏性。2009年9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大围山微型鸡的优良特性
大围山微型鸡体躯丰满, 主翼羽下垂, 特别是公鸡, 主翼羽下垂至胫部。头小而清秀。喙略弯, 多呈黄色, 少数呈褐黄色或黑黄色。豆冠居多, 少数为单冠。冠、 肉髯、 耳叶呈红色。虹彩呈橘红色。皮肤呈黄白色。胫多呈橘黄色, 少数浅黄色。公鸡羽色主要有白花、 黑花、 黄红三种, 少数个体为纯白色。尾羽发达, 多呈墨绿色, 少数呈黑色。母鸡羽色有白麻、 黑麻、 黄麻三种。雏鸡绒毛为黄色, 有黑色背脊。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大围山微型鸡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 分布于屏边县、 湾塘乡、 白河乡等地。屏边县位于东经103°24′~103°58′,北纬22°49′~23°23′, 地处红河州东南部, 地势北高南低。境内高山峻岭, 重峦叠嶂, 沟谷纵横, 最高海拔2 590 m, 最低海拔154 m, 年均气16.2℃,最高气温 43 ℃, 最低气温-0.5 ℃, 年均降水量1 100~1 700 mm, 气候湿润, 无霜期长, 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玉米、 小麦及豆类、 薯类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屏边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群众自古以来就有爱好驯养鸟类和斗鸡取乐的文化习俗。因大围山微型鸡体型小、 外貌秀丽、 好斗, 而被用来观赏或打斗。另外, 屏边少数民族素有吃鸟参 (连骨带肉剁碎加作料爆炒) 的习好, 由于大围山微型鸡骨骼较细、 低脂肪、 肉香, 用大围山微型鸡制作的鸡参能够与鸟参相媲美, 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菜肴, 使大围山微型鸡逐渐向肉用方向发展, 从而逐渐形成大围山微型鸡现有的品种特征。
4大围山微型鸡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出壳 (公母混合称重)21.7±2.1 g; 2 周龄 (公母混合称重) 34.1±3.3g ;8 周龄 (公母混合称重) 360.2±45.3 g; 9 周龄, 公458.9±58.4 g, 母428.8±36.7 g; 14周龄, 公778.8±88.6 g, 母712.5±81.3 g; 294日龄公鸡857±138 g,258日龄母鸡682±105 g。
屠宰性能: 294日龄公鸡, 宰前体重760±190 g,屠宰率90.1±1.8%; 258日龄母鸡, 宰前体重577±145 g, 屠宰率91.3±1.6%。300日龄蛋品质: 蛋重29.3±3.3 g, 蛋形指数1.32±0.07, 蛋壳强度3.43±0.07 kg/cm2。
繁殖性能: 据 2006 年对产区农户散养群体调查统计, 大围山微型鸡平均开产日龄120 d左右, 年产蛋数60个左右, 平均蛋重29.3 g, 种蛋受精率85%~90%, 受精蛋孵化率90%左右。母鸡就巢性强, 一年内就巢6~8次, 每次就巢约20 d。
5大围山微型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2009年8月调查统计, 产区存栏约6 100只。目前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尚未建立大围山微型鸡保种场, 系统选育尚未开展。闽清毛脚鸡 (Minqing Maojiao Chicken) , 俗称闽清本地鸡、 闽清土鸡、 毛脚鸡、 凤尾鸡等, 属兼用型品种。具有耐粗饲、 觅食力、 适应性、 抗病力强, 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闽清毛脚鸡的优良特性
闽清毛脚鸡体型较大, 胸深而宽、 背平直。喙呈灰黑色。单冠直立, 冠齿5~7个, 呈红色。肉髯长而下垂, 呈红色。耳叶呈红色。胫较长, 呈青色。皮肤呈白色。尾羽高翘, 镰羽发达, 呈黑色带墨绿色金属光泽, 似凤尾。腿羽、 胫羽、 趾羽发达。公鸡头部、 颈部羽毛呈红褐色或金黄色, 背部羽毛呈深褐色, 胸、 腹部羽毛多呈黑灰色, 腿羽呈蓝黑色。主翼羽、 副翼羽多呈黑色, 带褐色镶边。胫羽、 趾羽呈黑色。母鸡头部羽毛呈深褐色,颈、 胸、 腹、 背、 尾羽呈黄麻或麻褐色, 主翼羽呈黑色带黄褐色镶边, 副翼羽呈黑色或黄麻色。胫羽、 趾羽呈黄麻色。雏鸡全身绒毛呈浅黄色, 在头部中间有一条黑色绒毛带, 背部有黑色绒毛带, 胫、 趾部长有黄色绒毛。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闽清毛脚鸡原产地为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中心产区为闽清县的白中镇、 坂东镇及其周边的金沙、 白樟、 池园、 塔庄、 省璜, 梅城等乡镇。闽侯县上街、 竹岐、 鸿尾等乡镇, 永泰县葛岭、 梧桐、 清凉、 白云、 丹云等乡镇, 以及福州市的晋安区、 三明市的尤溪县、 南平市的延平区、 宁德市的古田县、 龙岩市的武平县等地区也有分布。闽清县位于东经118°30′~119°01′ , 北纬25°55′ ~26°33′ ,地处福建省东部, 闽江下游, 地形狭长, 闽江横贯县境。境内海拔 19 m~974 m, 年均气温19.7 ℃, 最高气温40.0 ℃, 最低气温-9.7 ℃, 年均日照时数1 871.4 h, 无霜期291 d, 年降雨量1400~1900mm,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小麦、 大豆、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绿豆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闽清毛脚鸡饲养历史悠久。据当地老者回忆,“小时候就看到先辈和当地各家各户广泛饲养的‘脚穿裤子’ (即脚、 趾部长毛) 的本地鸡, 就是现在的 ‘闽清毛脚鸡’ 。 ” 1993年第一版 《闽清县志》 记载:民国34年, 全县饲养本地鸡6.84万只, 户平均养鸡3.6只。“风俗” 中的生育 “送酒” 、“送安” 和婚嫁 “礼鸡” 都要用本地鸡, 鸡作为传统饮食菜肴 “多在节日、 招待客人和婚丧喜庆宴会时食用” 。
4闽清毛脚鸡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出壳 (公母混合称重)27.5±0.5 g; 4周龄 (公母混合称重) 208.4±18.7 g;7周龄, 公537.1±63.2 g, 母460.6±42.4g; 20周龄, 公2 273.0±186.5 g, 母1 654.5±145.6 g; 320~360日龄公鸡2 394±239 g, 330~350日龄母鸡1 965±232 g。
屠宰性能: 320 日龄公鸡: 宰前体重 2 352±243 g, 屠宰率91.5±1.4%; 350日龄母鸡: 宰前体重2 049±206 g, 屠宰率91.0±4.0%。360日龄蛋质: 蛋重42.1±4.4 g, 蛋形指数1.37±0.12。
繁殖性能: 开产日龄 160~170 d, 年产蛋数110~140个, 平均蛋重42.1 g。在公母配比为1 ∶ 10时, 种蛋受精率 88%~90%, 受精蛋孵化率90%~92%。母鸡均有就巢性。
5闽清毛脚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2006年中心产区存栏种鸡约12万只, 2007年闽清全县存栏26万只, 周边县16万只。
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和保护区保护, 2007年建立保种场; 选育利用: 2002年开始进行选育,2005年组建保种核心群。
黄山黑鸡 (Huangshan Black Chicken) , 属兼用型品种, 是安徽省特有的黑羽家禽遗传资源。全身羽毛黑色, 抗病力强, 骨骼细致紧密, 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经常用来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 适合在南方市场进行开发和利用。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黄山黑鸡的优良特性
黄山黑鸡体型偏小, 头部短圆, 全身羽毛呈黑色, 部分个体颈羽羽尖呈黄色。喙呈青黑色或青色。单冠, 冠齿5~7个, 呈红色。虹彩呈橙黄色。皮肤呈白色。胫呈青黑色或青色, 少数有胫羽。雏鸡全身绒毛呈灰黑色。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黄山黑鸡原产地为安徽省黄山市, 中心产区为黟县和祁门县交界一带, 以黟县的柯村等地数量最多, 全市各乡镇均有分布。黄山市位于东经117°02′~118°55′、 北纬29°24′~30°24′, 地处安徽省最南端, 周围被黄山山脉、 天目山脉和五龙山脉围绕, 形成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境内平均海拔659 m,年均气温16 ℃, 年均日照时数1 750 h, 无霜期 236 d, 年均降水量1 670 mm,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油菜、 玉米和薯类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黄山黑鸡是当地群众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在徽州饮食文化中, 素有喜食黑色食品的习惯。冬令时节当地群众常有 “斤鸡马蹄鳖” 的食补习俗, 其中的 “斤鸡” 指的就是刚开啼的黑鸡仔公鸡。民间还有用黑鸡来治疗头昏头痛的偏方, 这些因素对黄山黑鸡的形成和饲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黄山黑鸡的生产性能
300日龄体重: 公鸡1 350±160 g, 母鸡1 310±250 g。300日龄屠宰性能: 宰前体重, 公1 320±230 g,母1230±210g; 屠宰率, 公90.2±4.3%, 母91.9±2.4%。290日龄蛋品质: 蛋重41.6±4.1 g, 蛋形指数1.29±0.05, 蛋壳强度3.43±0.25 kg/cm2。
繁殖性能: 开产日龄190~200 d, 年产蛋150~180个, 蛋重41~42 g, 种蛋受精率93%~94%, 受精蛋孵化率94%~95%。就巢率约30%。
5黄山黑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产区1988年饲养量约5万只, 1990年后, 饲养量急剧下降, 至2001年存栏量约5 000只, 2008年约7 000只。目前尚未建立黄山黑鸡保种场, 当地农户自繁自养保种。系统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也尚未开展。
五华鸡 (Wuhua Chicken) , 又称平铺麻黄鸡, 属兼用型品种, 具有适应性强, 耐粗饲, 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鉴定。
1五华鸡的优良特性
五华鸡体型中等。喙呈浅青色。单冠, 冠齿5~7个, 冠、 肉髯、 耳叶呈红色。虹彩呈橘黄色。皮肤为白色。胫呈青色。公鸡胸深且略向前突,呈马鞍型, 羽毛紧密, 尾羽上翘。颈羽为金黄色,鞍羽棕红色或金黄色, 背羽、 肩羽和翼羽均为麻黄色, 胸羽为黄色, 腹羽浅黄色, 镰羽黑色, 富有光泽。母鸡体躯丰满, 前躯紧凑, 后躯圆大, 呈楔形。颈羽黄色或麻黄色, 鞍羽为黄色, 背羽、 肩羽和翼羽均为黄色或黄麻色, 胸羽浅黄色, 腹羽浅黄色, 尾羽前端黄麻色, 末端黑色。雏鸡绒毛浅黄色。
2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
五华鸡的原产地为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 中心产区为繁昌县平铺镇及周边乡镇, 分布于皖江流域以及安徽与浙江、 江苏省交界的市 (县) 。繁昌县位于东经117°58′~118°22′, 北纬30°37′~31°17′ , 地处皖南北部, 长江南岸, 地形多样,山、 圩、 洲、 滩兼有,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海拔6~30 m, 年均气温15.7 ℃, 最高气温38 ℃, 最低气温-10 ℃; 年均日照时数 2 068 h, 无霜期231 d; 年均降水量 1 244 m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油菜、 玉米、 小麦、 大豆、 花生等。
3品种形成的历史与文化
五华鸡是经当地人民长期选择而形成的优良地方鸡遗传资源, 据 《繁昌县农牧渔业志》(1987年) 记载,“建国前, 本县饲养的鸡、 鸭、 鹅多是当地传统土种。但多数农家仍养土种鸡” , 这种本地土鸡因主产于五华山地区, 现称作 “五华鸡” 。产区农户多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 从而把五华鸡这一地方资源保留下来。
4五华鸡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1周龄, 公67.2±5.8 g,母63.2±5.7 g; 4周龄, 公224.7±16.1 g, 母217.6±14.5 g; 10 周 龄 , 公 798.4 ± 75.7 g, 母 724.5 ±77.3 g; 13 周龄, 公 1 217.6±100.8 g, 母 1 002.4±93.5 g; 300日龄, 公鸡1 895±206 g, 母鸡1 428±163 g。
300日龄屠宰性能: 宰前体重, 公1 895±180 g,母1 427±166 g; 屠宰率, 公86.4±1.28%, 母89.9±8.47%。
300日龄蛋品质: 蛋重50.8±1.7 g, 蛋形指数1.29±0.03, 蛋壳强度4.84±0.12 kg/cm2。繁殖性能: 据 2006 年繁昌县畜牧兽医局对平铺镇饲养五华鸡农户及企业调查, 五华鸡开产日龄170~200 d, 500日龄产蛋数120~150个, 蛋重44~51 g, 种蛋受精率88%~93%, 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3%, 就巢率约15%。
5五华鸡的保护利用与研究
产区 1990 年饲养量约 141 万只, 2000 年约159 万只, 2005 年约 178 万只, 2008 年约 186 万只。保种方式采用保种场保护, 选育工作2003年开始, 群体纯度和生产性能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