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肉牛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5

我国养牛业发展经历了役用期、役肉兼用期和肉用期三个阶段,其中肉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发展的。目前,我国养牛业已形成以肉牛专业化生产为主导的产业。2010年我国肉牛存栏6738.9万头,出栏4716.8万头,牛肉产量653.1万吨。我国肉牛产业模式大多属于三点连线式,即农户养殖的母牛生产犊牛,有条件的农户或育肥场集中饲养架子牛和育肥牛,屠宰场主要收购育肥牛和屠宰销售牛肉。与其他畜种不同,目前肉牛分散养殖仍占主导,规模养殖起步较晚,多数肉牛场设施、设备简陋,养殖环境差,粪污处理设施缺乏,生产水平整体不高。2010年,我国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仅占41.6%,比2005年上升7个百分点;规模养殖户数53.8万户,比2005年增加12.3%。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效益低、周期长,农户养殖积极性明显下降,肉牛存栏呈现下降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的速度。2010年,农业部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共创建56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在此基础上,肉牛产业体系专家组遴选了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典型示范场。遴选出的示范场分三个类型:单纯育肥型、母牛+育肥牛复合经营型、全产业链型,这些示范场普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经营状态良好;各项记录和制度较为健全,企业内部有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多种形式与其他场(户)合作,带动了母牛和架子牛生产;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如全价日粮混合饲喂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同期发情和改造牛舍适合肉牛的生长、生理需要等。肉牛典型示范场的主要示范要点包括:一是有一定的存栏或出栏规模。肉牛养殖周期长、技术环节多、资金需要量大,因此需要有适度的出栏规模才能保障适当的收益。二是集约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示范场基本做到统一进场、统一选种配种、统一饲料、统一出栏,投入技术来改善场舍环境,配备饲喂和清粪设备,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和档案记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根据市场需求,大多数养殖场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化,从水、饲料、环境、防疫消毒、病牛处理、粪污处理、技术搭配、档案记录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基本实现了全程追溯。今后一个时期,肉牛产业发展要继续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在大力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的同时,稳步推进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