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克服波动,实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畜禽养殖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加快转型升级;饲料工业和现代奶业实现大发展,草原牧区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机制实现重大突破。
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7957.8万吨、2811.4万吨和3810.7万吨,比2002年分别增长27.6%、24.1%和172.1%,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应。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9.1公斤、20.9公斤和28.3公斤,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10.5公斤、3.2公斤和17.4公斤,为促进国民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肉类和禽蛋比重下降,奶类比重提高,品种不断丰富,满足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多样化需求。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2011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7%、80%和33%,比2002年分别提高27.27和21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生猪、肉牛、肉羊、奶牛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畜牧业产业化蓬勃发展,产业化组织已达12万多个。畜牧生产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55%,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产生,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饲料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工业饲料产量达到1.81亿吨,是2002年的2.2倍,跃居世界第一。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5.5%,违禁添加物检出率下降到0.08%。行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发展到33个,产量占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的43%。饲料添加剂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各类饲料添加剂产量达到629万吨,彻底改变了添加剂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饲料机械工业专业化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达到49亿元,部分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草原保护建设全面推进。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承包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承包草原面积达36.4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3%,牧区草原承包率超过90%。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1.7亿亩,推行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惠及1053万牧民家庭。深入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10年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资金,全国累计建设草原围栏11亿亩,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7亿亩,补播改良草原3亿多亩,初步遏制全国草原生态恶化的势头。
畜牧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畜牧业扶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生产方面,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畜牧良种补贴等政策,开展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建设,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饲料工业方面,实施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强化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实施秸秆养畜示范等项目,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建立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监测预警网络,以及生猪价格预案调控机制,开创了农产品预案调控机制的先河。法律法规方面,基本建立健全了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使畜牧行业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