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有“天下粮仓”之誉的辽宁省昌图县,时常有这样的美景在人们脑海中呈现——青纱帐一望无际,大豆高粱漫山遍野,金色的稻田给广袤田野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其实,昌图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还是全国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县,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011年,昌图县畜牧业产值实现1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其中生猪饲养量达430万头、出栏量达306万头,连续多年稳居辽宁省县级第一。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带着昌图如何打造生猪产业第一县的思考,记者日前走进昌图县一探究竟。
中国土猪一枝独秀在辽北
“近年来,昌图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通过项目拉动、区域联动、政策促动、政府推动的‘四轮驱动’战略,不但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而且挖掘地方名品资源,有力提高了生猪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昌图县委书记王跃说。
如何挖掘地方名品资源?昌图物产丰富,地方畜禽品种繁多,其中黑猪饲养历史悠久,在辽北大地可谓一枝独秀。“昌图黑猪”全身呈黑色,属肉脂兼用型,生长快、饲养效益高。该品种猪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胴体品质优良、杂交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606克,料肉比为3.7∶1。“昌图黑猪”屠宰率高,肉质好,是很多猪种不能比拟的:100公斤时的屠宰率为70%左右,胴体瘦肉率为52%。“昌图黑猪”还具备繁殖力强、哺乳性能好、仔猪增重快、生病率低等优势。1985年昌图被国家定为瘦肉型猪基地县。
“‘昌图黑猪’之所以闻名,还在于猪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比白猪高。”昌图小康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康庄告诉记者,“昌图黑猪”不仅营养价值高,价格也不菲。近3年来,当地养殖黑猪的农户一直稳赚不赔。即便在今年全国生猪价格下滑的情况下,“昌图黑猪”出栏价仍高达每斤15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斤竟高达20元。
既然黑猪价格如此之高,为何养殖户大多还是选择饲养白猪?面对记者一脸疑惑,康庄说出了其中缘由:“‘昌图黑猪’的饲养周期一般比白猪要长1个~1个半月,这样就增加了饲养成本。所以多数养殖户追求短期效益,饲养白猪,不客气地说,他们缺乏长远目光。”
“‘昌图黑猪’在市面上价格虽高,但仍是供不应求,就连我们过年买几头黑猪宰了吃,好多时候靠走‘后门’还不一定能拿到便宜价格。”太平乡党委书记王玉杰的一番话道出了“昌图黑猪”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
2009年,昌图县黑猪原种场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小康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可为3000家农户提供种猪,每个养殖户平均年出栏120头商品猪,原种场按每头猪高于市场价1元/公斤回收计算,每年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5400多万元。
“昌图黑猪扩繁与杂交利用”早在2001年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0年,“昌图黑猪”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昌图黑猪”成为中国土猪的一枝独秀在辽北地区兴旺繁衍,填补了铁岭市养殖业地理标识认证的空白。
近期,昌图县已向辽宁省政府申报生猪产业“一县一业”,以“昌图黑猪”为基础,优化良种猪结构。农业部有关专家调研后认为,“昌图黑猪”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的领先水平,将这一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生猪产业链中的“优良新品种育种、扩繁”薄弱环节,满足市场对优质商品黑猪及安全猪肉需求,将推动养猪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实现畜牧业品种结构多样化。
新式“田园牧歌”奏响现代畜牧交响曲
畜牧产业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必须解答的课题。如今的昌图,过去“田园牧歌”式的养殖模式,正被现代化的畜牧养殖模式所取代。
走进马仲河镇东大营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小区整齐排列。
众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由7个养殖小区组成,每个小区有5栋猪舍,每栋猪舍可饲养生猪200多头。“小区从2009年开始兴建,2011年投入生产,全部按照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布局建设。”合作社社长张东升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养殖小区内外的道路全部由水泥路面铺成,道路两旁各种花卉姹紫嫣红,饲养人员的生活区与猪舍仅10多米的距离,几乎闻不到猪舍散发出来的气味。每个小区的配置更是“五脏俱全”:更衣室、兽医室、消毒室、料房、库房等,同时建有污水管道、化粪池、焚烧炉等设备。
“合作社全部实行‘七统一’的经营模式,即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灭病、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病死猪的处理、统一安全保卫。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增强了养殖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同时对城镇经济的振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马仲河镇党委书记沈国学说。目前,全镇共建立了15个规模畜牧示范区、5个养殖专业村、9个养殖一条街、10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011年,全镇畜牧业产值达2.6383亿元,其中生猪产值达1.23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
铁岭九星集团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是昌图本土企业,是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其猪舍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六栋五层的“宿舍”可饲养基础母猪1500头,年产仔猪3.5万头。“采用楼房立体养猪模式,不仅节约土地,而且猪舍空气流通、保温,疫病也好防控。”公司总经理赵建兴在监控室内,一边点击监视器的视频画面,一边向记者介绍。
八面城镇大和智能化原种猪场的现代化设施,更是令人咋舌:28栋崭新的猪舍整齐划一,从荷兰、加拿大引进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四周墙体内蜂窝型材料可调节猪舍内的温度,母猪舍采用群养模式,休息区装有地热,整栋猪舍宽敞明亮、通风透气性极好。“目前万事俱备,就等着种猪进场了。”场长王业刚充满期待地对记者说。
猪场采用全封闭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工艺模式,设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进口种猪资料档案室、实验室、人工输精站、种猪性能测定站、智能换气系统、B超等世界一流仪器设备。王业刚告诉记者:“第一批引进种猪1000头,品种有美系长白、美系大白、美系杜洛克,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2.2万头。”
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399个,其中生猪小区205个,老城镇张家炉村等畜牧小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小区”。
畜牧龙头企业汇聚共绘发展蓝图
近年来,全国众多畜牧知名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昌图,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昌图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成功引进了以饲料生产为主的希望集团、禾丰集团、大成集团,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的国美集团、金锋公司,以肉牛屠宰为主的汉夏公司,以综合性农牧业产业化为主的曙光集团、盛德集团、辉发集团,以肉种鸡饲养、肉鸡雏孵化为主的佳缘集团和以饲养奶牛为主的溢康公司等一批旗舰企业,开启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
“这些大规模、高标准的畜牧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我县畜牧业的建设发展树立了标杆,极大地提升了昌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昌图县副县长李富志说。
目前,在昌图有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畜牧龙头加工企业11家,饲料加工企业50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同时,全县坚持以生猪、肉牛、家禽产业发展为重点,现有无公害认证企业30家,绿色标识企业1家,国家优质畜产品称号企业1家,国家生猪地理标识企业1家,形成了猪、牛、禽三大产业基地,其中生猪产业区被辽宁省确定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链条延伸强化生猪产业发展力
“十一五”期间,昌图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理念,以政策协调、人力保障、资金扶持等为抓手,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昌图有最好的投资环境,就生猪产业而言,目前我们每年可提供600多万头的猪源。我们真诚希望全国各地的畜牧加工企业来昌图投资,上马生猪深加工项目。我们保证给每家屠宰加工企业供应充足的猪源。”县委书记王跃承诺。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1年末,昌图县存栏生猪和猪肉产量在全国近80多个规模生产基地中位居第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特别是带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做长做强产业链,已成为昌图畜牧业发展合力。
铁岭九星食品集团下辖的九星肉业有限公司,是集生猪屠宰、分割、冷藏、销售与运输为一体的综合型肉类加工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生猪屠宰流水线,生产能力每小时300头。其主产品冷鲜猪肉直接销往沈阳、大连等省内几大城市,副产品远销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市。九星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范洪达介绍:“目前,老厂的生猪屠宰量在100万头,由于市场需求大,产品供不应求,加之设备落后,新的屠宰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年屠宰量可达200万头。”
“生猪产业是老城镇的主导产业,九星食品集团所形成的产业链,极大地推动了我们镇的生猪饲养量。”老城镇党委书记王宪说,每年从老城镇出去的生猪达100万头以上,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目前,昌图的生猪屠宰量还未达到满负荷运转,大量引进深加工企业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该县畜牧局局长王连印说,投资11亿元的唐人神曙光集团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的项目的引进,给昌图畜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昌图县生猪年屠宰能力达500万头,远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销往沈阳市的生猪就占沈阳市场份额1/4;熟食品年加工能力达14万吨;饲料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据了解,到2015年底,昌图县生猪饲养量将达到1000万头;到2020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将实现5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将达到6000元以上。
昌图,正向全国生猪产业第一县的目标大步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