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想吃便宜猪肉?有点难
10月8日,浏阳市太平桥镇一猪舍里空空荡荡的。养猪户刘宗武无奈地介绍,近期饲料价格暴涨五成,猪肉却卖不起价钱,养猪赔钱,猪场只好削减存栏数量。
刘宗武很疑惑,成本上涨,为什么肉价却总跟不上呢?其实影响价格的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供需关系:长沙海关最近发布数据显示,我省今年前7月出口猪肉量同比锐减四成,企业不得不加大内销力度,此外,低价“洋猪肉”也以每年翻番的进口量,抢滩国内市场。
供应增大、需求不旺,猪肉价格是否会一路疲软?省肉类协会会长周小融认为,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成本引擎的驱动下,便宜猪肉很难吃到年底,预计第四季度的猪肉价格将稳中有升。
饲料暴涨,肉价想涨?
刚刚过去的双节前夕,刘宗武终于舒了一口气,猪肉市场的火热“暖”到了“冰冻”多时的生猪养殖户那里。这段日子,毛猪卖到7.2元一斤。刘宗武介绍,一个月前,生猪收购价还在6.4元/斤到6.5元/斤的探底价里徘徊。
“尽管双节的拉动,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保本”,刘宗武始终难掩内心的忧虑,对于他们这个规模化养猪场,如果不算工人工资、水电费等,7元左右一斤的价格只能凑出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的饲料钱。
刘宗武计算了饲料价格的涨幅,以粗蛋白含量43%的豆粕为例,每吨由之前的3000元上下暴涨到4570元,涨幅超过50%。然而,尽管饲料价格涨幅巨大,但猪肉价格却没有随之大涨。
成本激增,肉价却始终疲软的尴尬处境让包括刘宗武在内的养殖户们叫苦不迭。资料显示,到8月份,养殖户卖一头猪大约要亏100元左右。对此,周小融直言不讳,当下我省养猪业已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境地。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证实了周小融的观点。当下我省许多规模养猪场因为前期投入巨大无法撤资,只能通过削减存栏等办法咬牙坚持,而小规模养猪户早已“用脚投票”。近两年,“猪周期”越来越频繁,每一次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洗牌,很多小规模养猪户都已经关门不干了。
供应增大,肉价要降?
在成本持续高企的情境下,“肉价要涨”几乎成为养殖户继续咬牙坚持的信念稻草。然而,当下我省猪肉市场除了之前巨大存栏量,还面临着出口锐减、进口激增的客观现实。屋漏偏逢连夜雨,恰是我省今年养猪业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近日,长沙海关公布统计数据,我省今年前7个月出口猪肉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2.6%。以生猪出口为主业的湖南新五丰(6.65,-0.05,-0.75%)股份有限公司面对上半年出口销售量下降18%的现状,该公司负责人坦言,“下半年我们会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挖掘力度,以寻求更大的效益”。
出口猪肉市场遭遇滑铁卢仅仅只是开始,自去年3月起,我国陆续解除从美国、爱尔兰等国家进口猪肉的禁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表示,2011年我国猪肉进口突破100万吨,相当于2010年全国猪肉消费量的2%。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自美国、法国、爱尔兰进口猪肉分别激增768.3%、130.7%和360.4%。
荷兰合作银行的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将进口140万吨猪肉。在此基础上,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预测,为稳定价格,增加猪肉进口或许是大势所趋。
出口加工农产品(5.84,0.05,0.86%)的伟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伟透露,进口猪肉每斤价格大约7元左右,而国内猪肉价格往往都在10元以上,这一价格优势以及整个市场供应量的增大,势必对国内猪肉市场产生冲击。
【观点】
四季度肉价或稳中有升
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成本骤增必然传导至猪肉价格终端;而低价洋猪肉的持续入侵,特别是本土养猪企业加大内销力度,供应的加大势必又会拉低猪肉价格预期。这一两元矛盾下,下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将何去何从?
德盛期货研究员蔡浩晖表达了自己对养猪业的谨慎与隐忧。他分析称,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不希望猪肉处于高位,会通过多种手段增加猪肉供给;另一方面,经济疲软,特别是餐饮业跌至低谷,致使消费不旺,整个养殖业陷入低迷状态的现实短期或很难改变。
周小融对此持否定看法,他认为,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低价洋猪肉的冲击,但国内市场巨大,再加上我国主要进口洋猪肉副产品(猪爪、猪肚等),有限的洋猪肉进口能够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
他进一步补充道,近期作为养殖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推高了生猪饲养成本,饲养成本为肉价反弹增加了一个“成本引擎”。随着入秋后天气转凉,猪肉消费将进入旺季,居民消费和企业采购量都将大幅增加,预计第四季度的猪肉价格将稳中有升。
【记者手记】
改变小农经营才能
真正适应市场经济
猪肉价格,从来都是国家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尽管集万千关注于一身,猪肉还是习惯性地坐起了“过山车”,业内美其名曰“猪周期”。
自去年以来,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低价“洋猪肉”,希望借市场无形之手达到平抑猪肉价格的目的。有业内人士分析,肉类供应如果增加1%价格就要下跌约7%,增加2%价格就要下跌14%,保守点的话也有10%,这个影响不容小视。
对此,不少消费者为之欢欣鼓舞,纷纷以为洋猪肉的持续供给将拉低肉价上涨预期。姑且置养殖业生存困境于不顾,从长远来看,洋猪肉并不能真正承担起平抑猪肉价格的重任。这个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里,在低价洋猪肉的冲击下,本土养殖业为求生存,不得不纷纷削量减产,需求不变,供应大减,新一轮“猪周期”即不期而至,受损害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面对“猪周期”,甚至是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难题时,总有一批专家指责农民不懂市场,或说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流通不畅。上述原因固然不可忽视,但小农经营本身与生俱来的生产水平低、抗灾力量弱等局限性,特别是其不具备大市场交易条件才是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
我国农业早已进入“增产减收”阶段,对于广大中小散户而言,一味地要求其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短时间内或许多少有些不切实际,在此情境下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市场主体的现代农业或许是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