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稳定我省生猪生产形势,让城市消费者真实客观地了解当前生猪市场价格涨价的原因,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07年6月11日下午,在锦江大礼堂举行“全省生猪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主持新闻发布会,省畜牧食品局局长杨昌明通报我省生猪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驻川中央新闻单位和四川、成都的1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杨昌明局长在通报我省生猪生产情况时说,今年4月以来,全国各地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大中城市价格涨幅较大、涨速过快,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消费带来一定的影响,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省是生猪产销大省,生猪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国猪肉市场稳定供给。
他说,当前,我省生猪生产形势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生猪生产全面增长。据统计,截止5月20日,全省生猪存栏6040万头、出栏389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26%和7.34%。能繁母猪551.17万头,同比增长5.4%,占猪群比重9.13%,猪群结构合理,生产后劲足。
二是养殖效益明显提升。5月份猪粮比价为5.18∶1,高于盈亏临界点4.5∶1。据测算,当前农民饲养一头商品猪可获利150~200元,1~5月全省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实现现金收入420元,同比增加70元以上。
三是工业饲料产量平稳。1~5月,全省工业饲料产量214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配合饲料148万吨,同比增5%,浓缩饲料54万吨,同比增3%,预混料12万吨,同比增12%。
杨昌明局长在分析我生猪肉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时指出,目前我省的猪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据全省36个定点县调查显示,5月中旬,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0.54元/千克、8.54元/千克、14.47元/千克,环比分别增长8.4%、2.2%、2.2%,同比分别增长86.5%、56.4%、35.1%。仔猪价格高于10元/千克的县占调查县比重50%,最高的达到16元/千克。活猪价格各地差异不大,除营山县外,均高于8.00元/千克,最高达到9.6元/千克。进入6月份以来,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据统计,6月上旬,四川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1.90元/千克、9.42元/千克、15.24元/千克。
杨局长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由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2006年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农户养殖信心有所增强,但生猪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因此目前的生猪价格处于新一轮上涨周期。二是省外市场需求拉动。去年入夏以来,全国部分省(市)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影响,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由于我省认真吸取2005年发生的猪Ⅱ型链球菌病的教训,加强了防检疫工作,川猪声誉提高,消费信心增强,外销猪肉增长幅度较大。1~5月外销冻猪肉41万吨,同比增长12%。三是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饲养成本增加。5月份玉米价格为1.65元/千克,同比上涨21.3%,小麦麸为1.65元/千克,同比上涨10.9%,进口渔粉为8.24元/千克,同比上涨34.2%。
杨局长就生猪生猪生产和价格的趋势予以了预测。他说,由于近来各级政府采取了扶持生猪生产和保证市场猪肉供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进入四季度,随着生猪供应量的增加,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保持稳定,预计猪肉价格将逐步回落。
杨昌明局长还就抓好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予以了通报。他说,当前,是我省生猪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强防疫、抓生产、保供给、促增收”的要求,确保我省今年生猪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正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抓好猪病防控。其一强化免疫工作。巩固春防成效,确保猪瘟等重大疫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到规范要求。省动防总站根据各地申报的疫苗计划,抓紧与农业部的衔接汇报,及时组织疫苗的调拨供应,切实抓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Ⅱ型链球菌病为重点的夏防工作。其二加强引种管理。认真实行引种兽医管理责任制和引种隔离观察制,严格引种审批。鉴于当前省外部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出现集中发生态势,全省暂停从省外收购调运仔猪、肥猪和引进种猪,省际间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公路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充分发挥防疫堵源作用。其三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种猪场、规模场、养殖小区、大中型屠宰场、集贸市场、历史疫区和边境地区以及调运生猪的监测,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从饲养到市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四加强疫情报告。按农业部紧急通知要求,从6月10日起,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链球菌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当前,猪价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二、三季度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是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各地一定要抢抓机遇,确保今年生猪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一要引导养殖户积极补栏。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养殖户抓住市场机遇,及时补栏。其二要鼓励和扶持母猪养殖。积极帮助农民改造生产条件,选留优质杂交小母猪,扩大母猪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切实保护和提升生猪的生产能力。其三要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在生猪主产区对种猪场建设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种猪生产,实现仔猪的自给和就近调运。四是发展健康养殖。推广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发展新机制,在生猪主产区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立符合我省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分户标准化饲养为基础的生猪养殖模式。
三是深入实施“万名畜牧科技人员助农增收行动”。省、市(州)、县、乡(镇)四级1.8万名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带项目、技术、资金进村入户,每人定点帮扶5户以上的养殖农户。重点推广提高能繁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保育技术、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生猪标准化圈舍改造技术,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养猪效益。同时,帮助散养农户扩大工业饲料使用面,推广饲料青贮和非粮饲料资源开发等技术,缩短生猪育肥期,降低养殖成本。对农户的帮扶效果直接纳入今年省局对市(州)的目标考核和对科技人员的考核评定。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每人联系5户以上养殖户,确保被帮扶户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局机关各支部和事业单位继续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以推动全省畜牧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着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饲料、兽药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覆盖全省饲料企业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行动。加大对兽药GMP企业的督查力度,严防假冒伪劣和添加违禁药物的饲料、兽药进入流通和使用环节。加强动物卫生和畜牧投入品执法监管,严禁使用色素、生长素和蛋白精、瘦肉精等违禁物品,执行抗生素等休药期制度,严格落实对病死猪的“四不一处理”制度,确保上市猪肉质量。
五是积极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当前四川猪肉价格在全国市场中偏低,5月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比全国低7.51%、23.07%和7.81%,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营销组织要主动加强对京津沪等生猪主销区的协调联系,促进猪肉流通。充分利用畜牧食品信息网、农经网等资源,强化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生猪产销信息,为农民发展生猪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和指导。
杨昌明局长通报完毕后,还回答了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等媒体记者关心的话题。就四川猪源、如何客观看待价格上涨、生猪生产中还存在的不足、如何稳定四川生猪生产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侯雄飞常务副部长还就如何看待生猪市场适度涨价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作了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