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广东黄羽肉鸡养殖产业化体系初步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7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黄羽肉鸡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东城乡居民对鸡肉产品从量的满足到质的追求日益迫切,触发了广东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黄羽肉鸡养殖、消费行业的兴起。1978年以来,广东省黄羽肉鸡年生产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黄羽肉鸡生产走出了自养自食的小农经济模式,集约化的黄羽肉鸡生产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一些大型公司和部分市、县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的种鸡场、孵化厂,带动了大批规模经营的养鸡场和个体户。

2011年,广东黄羽肉鸡出栏9亿只,超过全国黄羽肉鸡出栏总量20%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黄羽肉鸡主产区,由此每年拉动的GDP产值超过350亿元。另外,由广东企业培育的品种可年供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约1500万套,超过全国年父母代种鸡需求量的50%,是我国最大的黄羽肉鸡种苗繁育基地,为全国黄羽肉鸡产业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广东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对肉鸡品质的严格要求,刺激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黄羽肉鸡的品种改良和培育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携手广东本土的商业育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石岐杂鸡、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等品种资源,育成了一大批驰名全国的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不但丰富了可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而且通过地方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有机结合,实践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利用是对遗传资源最好保护”的理念,树立了畜牧业遗传资源可持续保护的典范。截至2011年底,有19个由广东省企业或科研机构培育而成的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占全国一半以上。

近20多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村养鸡场和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等引领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覆盖到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并成就了大批集农工科贸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适用于黄羽肉鸡产业,且有利于产业的高速扩张。如今,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迅速发展,涵盖良种培育、饲料配制、疾病防治、产品销售和加工等环节的黄羽肉鸡产业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产业化进程中,广东省全面推行了黄羽肉鸡综合防疫措施,积极发展生态型、效益型、节约型黄羽肉鸡业,切实解决与养鸡业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良性循环,给养鸡业提供持久、稳定、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益的生产环境。不论是新开辟的养鸡区域,还是原有地方的扩大和改造,都不允许成为新的污染源。同时,加强广东省黄羽肉鸡业的良种繁育、饲料工业建设、鸡病净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加大黄羽肉鸡科技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重点组织对育种工作和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进行科技攻关。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研究开发中心或创新中心,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黄羽肉鸡产品的科技含量。

今后广东省黄羽肉鸡产业化生产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稳定发展。黄羽肉鸡产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扶持。适当降低产业发展中的用地、用水、用电价格,有利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关系城乡供给的大中型企业和实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养鸡致富的龙头企业,以及种禽生产企业,家禽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应给予重点支持。在科研、生产经营用地等费用方面实行低收费,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贷款贴息力度,都将有利于加速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黄羽肉鸡产业的繁荣稳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