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生猪养殖陷入“无利可图”甚至赔钱的窘境。记者对兰州生猪生产、养殖、流通等环节采访了解到,目前兰州生猪市场批发、零售价格均未出现积极变化,而高涨的养殖成本则让生猪养殖户叫苦不迭。
出栏价低 养殖户叫苦不迭
榆中县高崖镇树梓沟村前山坪社是当地典型的生猪养殖示范点,全社近200农户中,有超过1/3的农户专门从事生猪养殖业。
金菊芳是前山坪社最大的生猪养殖户,也是全社养猪带头人。从最初几头猪发展到现在200头的规模养殖,金菊芳用了9个年头。
“9年的生猪养殖生涯,已经历了5次猪价大起大落,最惨的一次是2005年,那年差点赔个精光。”金菊芳说,今年毛猪收购价跌到7.5元/斤,比2005年好不到哪去。
记者了解到,今年开春到8月份,毛猪收购价一直在7.5元/斤至7.7元/斤之间,按这个价,前山坪社已经有赔钱卖的养猪户了。
康霞是今年刚入行的新养殖户,但看着猪圈里即将出栏的猪,康霞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今年一头猪从出生开始,饲养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涨价。”康霞说,“买小猪时价格贵到600元,10头小猪花了6000元,之后又是饲料、水电价格上涨,一头猪养到出栏时成本价将近1400元。”
更让康霞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一头猪因病死亡,由此剩余的猪只能贱卖。康霞告诉记者,去年邻居养猪大挣了一把,心热的她今年和家人商量后,也放弃种地开始养猪,“哪想到今年钱没挣到反而赔进去了!”
“去年猪价上涨,生猪收购价曾蹿至10.5元/斤,今年不仅我们社的养殖户增加了养殖数量,就连邻村不养的都开始养猪了。”金菊芳说。
让金菊芳稍感庆幸的是,自家是自繁自养养殖,比购仔猪风险小。即便这样,按市场价算,一头猪出栏仅挣100多元,算上人工费获利微薄。
“立秋后天气变凉,希望下批出栏的猪能卖个好价钱。”金菊芳说。
零售价高 外省猪肉抢滩本地市场
在养殖户喊亏的同时,记者走访兰州市张苏滩批发市场和多个肉菜市场了解到, 张苏滩猪肉肉质好的批发最高价10元/斤以上,肉质一般的批发价格9.5元/斤;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菜市场和七里河区兰州肉联厂外菜市场猪肉零售价同样在12.5元/斤至13元/斤之间。
在五泉菜市场,一家肉铺的贾老板告诉记者,“今年猪肉价格比较稳定,最高价一直都是13元/斤。”
一边是生猪出栏价持续低迷,一边却是猪肉零售价居高不下。这究竟是何原因?
兰州肉联厂一位负责人坦言,通常情况下,猪肉批发价与零售差价在150元左右,也就是说,零售商每卖出去一头猪能净挣100元至150元。今年毛猪价格低,但批发价并未随之下跌,反而涨到10.5元/斤,零售价则一直保持在13元/斤,这其中就是批发商、零售商挣多挣少的事了。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贺有利认为,农业生产领域一直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而流通领域则利润高、风险小,猪肉生产销售也存在同样现象。
兰州肉联厂夏经理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宁可选择价格高的也不买价格低、品质差的肉。”他说,为保障市场供应,今年7月中旬以来,兰州肉联厂每天从湖南、河南、陕西等地调运300头左右的生猪供应兰州市场。
“之所以从省外调运生猪,最主要的原因是兰州地区猪量少、价格高、品质差。”夏经理指出,“为节省成本,本地有些养殖户选择减少猪饲料比例,或提前出栏生猪,导致猪肉品质下降。”
五泉菜市场的贾老板说,“兰州猪肉市场有外省猪、美国猪和本地猪,不管是哪里的猪,消费者买肉时主要还是看品质。”
“从外省调运的生猪加上所有费用,一头的价格和本地猪价格一样,且品质要比本地猪好。”夏经理说,按目前的市场需求,不排除今后一直从外地调猪。
科学养殖 提高抗风险能力
兰州养猪场销售科长石旭东介绍,近几年由于养猪风险大,价格涨涨跌跌,一些散养户很难承受,慢慢退出了养殖行业,零散生猪养殖户比例正在逐步缩小,而规模化养殖则在逐步扩大。
规模化养猪扩大过程中,需要资金、经验等诸多条件,因此,一部分人只能发展小规模养殖,有五百头或上千头猪场的养殖户很少。
据记者了解,多半小规模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都是凭经验,没有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尽管有科技人员下乡指导,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规模养殖户的饲养水平。
贺有利建议,政府应通过科技普及等形式,倡导养殖户养殖优良品种的猪,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销售领域管理,推进农超对接,推动销售领域有效竞争,适当降低销售领域的差价。
与此同时,随着外省生猪进入兰州市场,本地养猪户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应结合本地特色,走特色和绿色的路子,争取生产有机猪肉。例如,养殖本地的土猪,争取量小、质优、价高、利厚。
鉴于猪肉价格变动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兰州市价格成本监审局出示的生猪生产成本效益分析建议,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生猪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等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预警预报,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推广规模化养殖,以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