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国际粮价的上涨引发了市场的普遍担忧。渣打银行分析师李炜表示,粮价上涨对中国国内物价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今年年初,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粮食生产预期比较乐观。但最近,美国遭遇连续干旱天气,粮食单位产量预期会有较大幅度下调。”李炜表示,近期粮价上涨是对美国旱灾的担忧所引发的价格反弹。作为全球玉米和大豆主产区的美国,6月份以来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大幅削减了各类作物的产量预估,将2012/2013年度美国玉米单产下调12%,总产量下调14%;大豆总产量下调了5%。
此外,李炜指出本次粮价上涨也不排除资本炒作因素,“众所周知,当前全球的流动性宽松,一旦有投资机会出现,就可能出现资本炒作。”
对于国际粮价的未来走势,李炜认为,“粮价未来的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市场当前的担忧有些过早。”根据李炜的分析,当前粮价虽然高企,但上涨幅度同比并没有创出新高,国际大豆交易价格虽同比上涨20%,但却低于2007、2008年的同比涨幅。与此同时,美国农作物受灾区的降雨预期使得国际粮价触及高点后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下调。加上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缓慢的大背景,所以粮价长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粮价的变动,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国内粮食市场的担忧。李炜认为,短期内,粮价上涨对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后续或许会反映到猪肉价格的变动上。因为猪饲料的生产原料中,玉米大概要占60%,大豆为20%。美国的玉米和大豆的减产预期,或许会导致国内猪饲料等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李炜表示,面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对措施就是未来增加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因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缓慢的形势下,不能让价格上涨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