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670个,占牧业村总数的70%多,牧业合作社让农牧民脱贫致富,走向了良性的发展之路。这种成熟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并示范。”6月10日,在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暨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高层论坛上,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教授王说。
作为我国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学术带头人,王教授有点忧心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他提出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要整体考虑。“牦牛、藏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是唯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而生存繁衍的畜种,对高寒高海拔以及饲养管理粗放的低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但草场退化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发展。”王说,青藏高原草场退化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世界现有牦牛约1400万头,中国有1300万头,青海有490多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现有藏羊3070万只,青海有1135万只,占全国藏羊的37%,位居中国之首。青海要想守住这两个第一,必须考虑草地生态环境。”王说,发展生态农牧业、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是历史性的选择。
“听说青海提出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青海省委、省政府非常准确的定位。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任何发展都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作为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青海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实现优质高效的人工草场的种植,通过丰富家畜品种,让牛羊肉实现优质优价,将青海的畜牧业发展推向更高层次。”王教授高度评价了青海牧业合作社,他说这种发展模式破解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值得向全国推广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