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规模化养猪遭遇三大瓶颈 养殖污染亟待治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0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20

一位资深的商务部前内贸专家指出,“猪周期”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价格高时,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价格下跌时,资金又猛然撤出。

他建议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减少养猪户数,提高单体的规模。规模大了,生产方则可与需求方直接对接,实现订单式生产,但必须做好防疫。

国家启动冻肉收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养猪户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引导扶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跳出“猪周期”的轮回,促进全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场的比重越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就越强。而通过市场本身的调节,也比行政调控来得更为灵敏和有效。”该专家说。

比如,在欧洲,生猪养殖集中度非常高,有的国家甚至两个企业就占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20年前市场上57%的肉类未投放市场已经被下了订单。我国50头以上即算是“规模化养殖”,显然太小。

高观认为,我国生猪产业基础差,散户比重高,规模化养殖程度太低。国家已经意识到政府对生猪的实际调控能力有限,今后政策走向是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调节度。近10年来,国家实际上一直扶持规模化养殖,行业外的社会投资也十分热衷,国内外资金纷纷进入养猪业。但规模化养猪面临征地难(必须有集中连片的土地)、污染治理难(猪粪尿处理,环保问题)、投资风险大(主要是疫病风险)三大瓶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