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规划》评审会议在郑州召开。经过国家、省、市专家评审,《规划》一致通过评审,标志着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河南省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是河南省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示范工程。该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总投资100亿元,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三大产业。一是主导产业(肉牛产业),主要建设优质牧草生产基地、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南阳市种公牛站、皮南牛繁育场、肉牛拍卖交易市场、高档肉牛育肥场,带动一批肉牛育肥场,使优质肉牛年出栏20万头以上,年屠宰加工30万头肉牛,同时建设熟食品加工项目;二是延伸产业。由配套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产业,包括9万亩高效甜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饲草饲料生产、沼气工程、蚯蚓养殖、生物制药、市场交易、冷链物流配送、连锁销售等产业;三是服务产业。围绕主导和延伸产业,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业,包括小城镇建设、牛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综合服务业等。规划到2020年,示范区肉牛及关联产业GDP达到350亿元、利税收入58亿元,带动新野县及周边地区35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0元,把新野建设成全国肉牛产业体系发展试验区、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会议邀请中国农大博士生导师孟庆翔教授、中国牛业协会会长许尚忠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院士等11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由河南省农科院项目评估中心所编制的《河南省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规划》评审文本做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评审组经过认真审阅规划报告、听取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并进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意见。认为:《规划》按照 “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优结构优布局,健体系健机制”的总体思路,以肉牛养殖加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延伸产业,关联服务产业,积极打造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有机融合的现代肉牛产业化集群,是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落实和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规划》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要求,规划项目是传统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示范工程,实施后将会产生重大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经评审组研究,一致同意《河南省新野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规划》原则上通过评审,并建议编制单位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细化方案,尽早列入国家、省计划,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