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的禽苗疫苗被养殖户购买回去使用后,出现了禽苗相继大量死亡的现象。面对损失,养殖户检查发现,导致禽苗死亡的疫苗根本没有生产厂家。这让养殖户们陷入了想要索赔却不知道找谁的尴尬境地。
鸭苗成批死掉
养殖户陆先生介绍,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在南宁安吉路的饲料兽药禽苗市场购买禽苗防疫药品。几天前,他像往日一样又在市场里购买了蛋黄疫苗,拿回去给鸭苗注射,结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新购进的疫苗注射后两三天,鸭苗相继成批死亡。陆先生初步估算了一下,为此损失了将近5000多元。
鸭苗成批死去,陆先生认为问题是出在疫苗上。他发现,刚给鸭苗注射的疫苗药瓶上,根本没有标明具体的厂家名称。与此同时,他从同行处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其他养殖户那里也出现过,而鸭苗相继死亡的时间,都是在疫苗注射两三天后。其中,有的养殖户从今年2月份就开始出现鸭苗死亡的情况,损失很大。
索赔却犯了难
鸭苗注射疫苗后大量死亡,养殖户们顿时怨声四起,决定要求赔偿。可正当他们准备联合向市场里的销售商讨说法时,却发现,和新近购买的疫苗一样,过去的疫苗也都是没有标明生产厂家的。而且养殖户们注意到,他们在购买的时候,要求销售商开发票,销售商经常以要开发票就不卖为由拒绝。
没有维权书证,之前信誓旦旦要索赔的养殖户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不得不打了退堂鼓。
售假成公开秘密
5月8日,记者对市场禽苗疫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问题疫苗”的存在,已经是市场里的一个公开秘密。
走访中记者看到,市场内所售的禽苗疫苗,都不在货架上公开摆卖,大多数销售商将疫苗空瓶子放在店里的桌子上作样品。这些摆在桌子上的瓶子大多都没有标明生产厂家。稍微规范点的,也只是标注“××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开发部”等字样而已。
在一家销售店,记者购买了一瓶300毫升的鸭苗蛋黄疫苗。当时该疫苗并不摆放在货架上,而是在货架后面,该疫苗外包装上面并无厂名。店员只介绍说,其生产厂家在扬州,其他情况不愿多说。而在记者要求开发票时,店员回答“没有”。最后他只以一个同等价钱的货品电脑单来代替。
对此,市场办的负责人说,禽苗疫苗的销售,有严格的规定及审核程序,只有经过专管部门的授权,才可以进行销售。市场销售的禽苗疫苗,大多数是地下厂家生产。考虑到一旦被查出肯定要受到处罚,商家自然不会公开摆卖。
市场办负责人还说,市场里具有禽苗疫苗销售授权的店不多,大多都是暗地里销售,这已经是市场里的一个公开秘密。由于不是执法部门,这种“问题疫苗”泛滥的现象,市场办也无能为力,他们只能是提醒养殖户购买时要“多注意”。
购买需到授权销售点
当日,记者拿着在市场里购买的那瓶疫苗,向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南宁市动物卫生监督站进行了解。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看到药瓶的外表,就断定疫苗为假药。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说,药瓶商标上根本没有生产厂家,光凭这一点,就肯定来源有问题。按照规定,这种情况一律视为假药。
南宁市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则说,禽苗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国家在这方面有严格的生产规定。正规的疫苗药品,一般包装上都会写有农业部批准生产的批号字样。标明“××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开发部”字样的疫苗,其实也是假药,因为不具备资格,即便机构名头再响,生产的疫苗有效,也均以“假药”论处。
南宁市动物卫生监督站工作人员承认,南宁饲料兽药禽苗市场里禽苗疫苗药品的泛滥,确实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他们也配合农业局畜牧兽医科的执法人员定期检查过多次。但每次检查,销售商都和执法人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往往刚检查一家,其他家就已经闻风而“逃”。执法人员一走,销售商又重操旧业。
工作人员提醒养殖户说,购买禽苗疫苗的时候,最好到得到授权的销售点购买,千万不要买那些无生产厂家的疫苗。这样,出现问题了就可以找销售商及厂家索赔。
近期将进行检查
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认为,市场禽苗疫苗药品的泛滥,与利益的驱动不无关系。随着科研机构改革的深化,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靠吃皇粮的科研院所的事业经费不断减少,有些科研院所就把目光转向了生物制品的开发,从而造成市场疫苗泛滥的现象。此外,在规范管理上,由于南宁市目前对动物疫苗监管这一块的机构设置上,还不是很“到位”,并不像其他城市明确分出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这也是导致问题疫苗泛滥的一个原因。
当日,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养殖户反映的市场情况,管理部门将会进行深入研究,报告给上级部门。同时,近期内他们将会开展检查,对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