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甘肃畜牧业迈上资源循环利用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3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6

现在全省广大农村,农户纷纷将玉米等秸秆青贮氨化、揉丝打包,秸秆变成了牛羊爱吃的“畜大饼”,秸秆和牛羊粪发酵后又变成沼气等能源,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使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减少了病虫害和农药用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我省秸秆饲料化年利用量达1000多万吨,草食畜牧业从牧区资源约束型走向了充分利用农区秆畜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子。

我省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0万亩以上,加上制种玉米、小麦等作物,全省玉米等秸秆饲料资源总量达1790万吨,为草食畜牧业带来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我省把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和循环农业的重要抓手,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2011年,在省财政1000万元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全省共计投入资金3.5亿元扶持秸秆饲料生产加工规模企业和农户,建设青贮氨化窖池2.64万立方米,配备秸秆加工机械2.2万台(套),夯实了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

我省利用玉米秸秆开展养畜示范建设,创新出“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多种模式。去年,全省秸秆青贮氨化量达831.4万吨,为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饲料基础。在牛羊产业大县建成100至500立方米为主的中小型青贮窖158万立方米,仅此一项累计转化玉米秸秆110万吨。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40%,其中50个牛羊产业大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45%以上。

我省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减少饲料粮,逐步改变了传统养畜方式,减轻了草场压力,保护了草原生态。据悉,农作物秸秆每增加100万吨,相当于节约饲料粮2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去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116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54.05%,探索出“加工秸秆-养殖牛羊-增加肥料-多打粮食-多产秸秆”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