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江苏创新机制强化财政支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05  作者:浩天  浏览次数:362
本报讯 (记者沈建华曹竹聿)近日,记者在江苏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省在财政支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上作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制度。在项目资金申报上,省级各主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都制定下发了项目资金申报指南,有条件的积极推行标准文本申报制度,重点项目的申报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资金分配施行“因素法”、“公式法”,在立项上实行专家评审制度。
  推广政府采购、实行招投标。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在省级支农专项资金使用中,大力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如农机补贴、良种补贴、救灾化肥、禽流感疫苗等。通过政府采购,一方面保证了采购商品的品质,另一方面节约了资金。
  建立财政支农项目库。为保证项目选择的科学性、规划性、合理性,“十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厅在省级支农专项中试点建立项目库,滚动办理,有序进行。目前已经全面实行项目库管理的项目包括:农桥建设、县乡河道疏浚、财政扶贫“整村推进”等省级重点项目,并对这些项目采用GPS定点定位。
  推行支农项目公示制。为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申报、管理、使用的透明性,加强社会监督,江苏省财政厅对与农户切身利益相关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救灾化肥补贴、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一律实行公示制,确保公示到村。在资金申报中,财政厅从2005年开始,所有省级财政支农项目申报文件、项目指南等,一律在财政厅外网上向社会公开。
  推行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对省级财政主要财政支农资金专项,一律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省财政制定了《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规范了报账方式、程序和资料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内容。
  推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为解决财政支农工作中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2005年财政厅在苏北选择了新沂、泗洪、灌南、滨海、淮阴区5个县开展了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当年纳入整合“打包”的省级支农专项资金共18项,试点县资金总额1.67亿元。2006年整合“打包”的试点县增加到10个。
  江苏省财政厅农财处的负责同志介绍说,2007年,江苏省从四个方面大力推进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个“打包”试点县,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全省试点面积不低于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支持有积极性的地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从2007年起,将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和突破口,支持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口企事业单位改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