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猪业能否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7  来源:养猪巴巴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021
核心提示:散养模式是猪价绕不出怪圈本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生猪散养模式被认为是猪价走不出暴涨暴跌怪圈的

 

 

散养模式是猪价绕不出怪圈本因

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生猪散养模式被认为是猪价走不出暴涨暴跌怪圈的根本原因。生猪散养受疫病频繁发生的影响极大,重大疫病每年造成的损失约1000亿元。在成本增加、环保约束等因素制约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减弱下,猪价中长期将呈上升趋势,生猪养殖毛利率正走出生猪养殖产业长期曲线的低谷,转而向上运行,未来3年,我国生猪龙头企业产能复合增速有望达30%。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中很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是2000年后我国生猪散养户每年减少1%的一个原因。我国生猪养殖还将面临散养模式更无法应对的环保制约,目前海外已对超大规模养猪加以限制,如我国台湾地区对高污染的集约化养猪采取了新税制,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须与农田种植规模结合的管理办法,德法原来是生猪养殖大国,因环保限制而退出让位给了荷兰,但随着荷兰也对环保要求趋严,欧洲的生猪养殖业开始向东欧转移。(中国经济网)

饲料价格对猪肉价格影响很有限

近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业内认为主因是供应充足。目前我国猪肉成本主要有饲料、人工、水电场地费用等,其中饲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每当国内肉价大幅上涨时,人们也常归结为饲料成本上涨的推动,并将猪肉和主要饲料原料玉米的比价关系作为评价猪肉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即当猪肉价格和玉米价格比高于6.5∶1时,则认为猪肉价格偏高,而猪肉价格和玉米价格比低于6.5∶1时,则认为猪肉价格偏低。但从养殖成本来说,玉米吨价每上升100元,每斤猪肉的成本才上升0.33元。历史数据已说明,饲料价格上涨会推动猪肉成本,但饲料价格对国内猪肉价格的影响有限。虽然可以说历次饲料原料玉米豆粕价格的上涨皆是国内生猪价格止跌回涨的原因之一,但国内生猪供应无法满足需求才是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并严重偏离养殖成本的根本原因。未来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要小于2006年至2011年的波动幅度,主要是因为国内生猪养殖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三四年前散户养殖和规模养殖分别占70%和30%,经过2008年以来的市场淘汰,现规模养殖已占70%,散户仅占30%。在规模养殖管理下,生猪供应因疫情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减小,同时规模养殖企业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及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对低温冷链的发展保证,将使企业和国家增强猪肉市场投放的调控能力,使国内猪肉供应保持在相对平衡状态。(新华社)

        猪周期规律仍在影响生猪养殖业

我国生猪价格周期约为3至4年,这基本与生猪养殖周期吻合,猪价的波动符合“蛛网理论”。从历史数据看,每当猪肉价格高企时便会吸引散养农户加大投放力度,这样在12个月后猪肉供给量会有爆发性增长,从而导致生猪价格下降,这又将直接影响到猪粮比的变动,当猪粮比降到6:1以下,散养农户养殖意愿会减弱,甚至由于亏本开始减少能繁母猪养殖,能繁母猪的减少又对生猪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使生猪的供给减少,而对猪肉的刚性需求又会造成生猪价格另一轮牛市。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提高、生猪市场的成熟和交易体制的完善,这个周期将被拉长,价格波动幅度将会被压平,从而减少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规模化养猪会使生猪养殖主体在行情好的时候补栏积极性有所抑制,养殖主会更理性地作出补栏决策,相反在亏损的时候,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会比普通散养农户更强。研究发现,不是每次“猪周期”都会形成猪价的暴涨暴跌,真正引起猪价大幅波动的是“猪周期”中的疫病。每当生猪养殖效益连续超过半年处于亏损状态时,必会导致大量母猪被淘汰,当口蹄疫和高热病等大规模爆发时也会导致母猪大量死亡,当小猪发生流行性page

腹泻等疾病时存活率也会大幅下降。经验还表明,猪价上升周期通常将持续1.5年至2年。生猪企业成长在于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张,从美国生猪养殖经验看,该国生猪产业成长最快的是1980年至2000年间,表现为生猪养殖技术和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快速提升,同时产生了优秀的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我国是养猪第一大国,年出栏生猪超过6亿头,但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养殖技术仅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规模化程度还非常低,相比较美国前20家生猪企业占50%以上的生猪供给量,我国最大生猪企业出栏占比不到行业的1%,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当前我国生猪规模化已在快速提升,其中优秀生猪企业近年年出栏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40%。此外,从技术上来看,优秀猪企的养殖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猪企的崛起离不开良好的扩张模式,在生猪养殖模式中代养制最符合目前中国国情。《证券时报》

        规模养殖或可使养猪业走出怪圈

生猪养殖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低于85%的情况下,生猪生产正常波动现象将时有发生。湖南历来是生猪养殖大省,人均养殖量和外销生猪数量皆全国第一。但该省的规律却是两年一次小波动三年一次大波动,表现为养殖成本快速增长拉动生猪价格上涨,规模养殖量不能同步弥补散养退出量等。但近来的每次波动都在推动养殖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养殖结构的重大调整,从近几次大的波动变化中可明显地看到生猪产业发展更加成熟理性和健康。首先是促进了标准化规模养猪,目前该省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24万户,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298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63%,衡阳、长沙、邵阳、永州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70%以上。其次是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新建规模养殖场的投入主要来自于个体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良种化、设施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基本做到了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还推动了现代化的屠宰加工、肉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生猪运销逐步改活大猪调运为肉品调运,肉类加工比重逐步提高。由于散养户加快退出,规模场发展迅速,生猪价格波动对生猪市场供应的负面影响明显减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猪价格波动可控有序,二是保障生猪生产能力的能繁母猪基本稳定,三是规模养殖量正在加快弥补散养退出量。当前该省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养殖业、走现代养殖业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打破产加销脱节、形成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随着养殖方式转变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标准化健康养殖转变。数据显示,目前该省生猪养殖户占农村总户数的比例为33%,个别地区已降到10%以下,而规模养殖发展正在加快,目前该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27万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63%。 《中国改革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