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相当于7-10个成年人的产生量,传统养殖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而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在适养区推行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经过处理的养殖废物还可循环利用……
从2006年开始,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整治,我市逐渐走出了一条低碳畜牧业的发展之路,那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发挥出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00养殖企业盘踞 三江流域遭受挑战
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生猪年存栏量在500头以上,主要的污染物来自生猪粪尿。
在由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构成的三江流域,截至2010年底,这样的畜禽养殖企业约为500家。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开始,我市将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流域、群众聚居区等敏感区域列为禁养区;此外,划定限养区和适养区,对畜禽养殖实行分类管理。“但由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养殖方式不合理,原有的传统畜禽养殖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
随着三江流域环保形势的日趋窘迫,我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在逐渐加大。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项目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已经建成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鼓励发展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还田利用。”
粪便猪尿环保处理 生态养殖出效益
生猪的排泄物经过层层处理,粪便成了上好的有机肥料,猪尿还能作为灌溉用水,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绵阳明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生态养殖带动起了林果业。
位于三台县花园镇的明兴农业生态生猪示范园,整齐的生猪栏舍林立,栏舍之间是干净的水泥路面,走在其间闻不到臭味。粪便通过干湿分离脱水后,加工成有机肥料;污水经过沼气池、氧化池等多重处理达到农业灌溉水标准后,用于灌溉林地;沼气通过发电设施,圈舍供暖、照明和员工洗澡有了热源……
“如果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污染,但经过处理后,畜禽的排泄物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市环保局生态环境保护科科长吴姝媛介绍说,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促成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12家企业将治理 打造农村清洁田园
污水主要靠蒸发,垃圾主要靠风化。这是我市部分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今年,三江流域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将完成污染治理。”据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6年至今,全市已经完成了对26个已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各县市区(园区)已列出治理时间表,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农村环保矛盾日益突出,而畜禽养殖污染只是其中的一项。据2010年统计数据,农村涉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全市涉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农村环保已成我市环境保护的主战场。
对此,我市正筹备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文明行动,打造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