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寒地带,那曲地区具有独特的、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许多生物物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其草地类型在草原发生学中具有特殊意义。保护好那曲地区的高寒草地生态环境对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调节与改造青藏高原以及整个欧亚大陆的气候环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草定畜奖励,对合理利用草原、未超出草场承包合同核定的载畜量的牧民,政府按照草地实际承载能力鼓励出栏牲畜,减少牲畜存栏,给予适当的奖励来稳定草场载畜量,防止超载反弹,且不减少牧民收入。
我们的草原生态不仅需要平衡,还需要草畜协调发展。也就是需要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原生态又不因放养牲畜而失衡,保持可持续良性运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得到解决。
我们要建立起草原资本国家所有、经营有主、资源有价、放牧有界、饲养有量、流转有序、保护有法、建设有责、使规范草原产业与国家投入一体化带动高寒草原环保主题产业的运营机制。也就是依靠优势政策、简便技术、有效组织,打造一个高寒草原环保主题产业。那曲交通便捷、能源丰富、通讯发达,且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已建立254个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初步集约化生产模式的组织架构。
这些为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建立以环保发展为主题的牦牛产业示范基地来“提升一产”奠定了基础。
1、全面研究环保主题牦牛产业化所必须的各项指标及可行性。一是藏北高原牦牛遗传特性与发展潜力研究,二是藏北高原天然草原培育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三是藏北高原牦牛饲草料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四是藏北高原牦牛补饲、保暖、增产增效技术研究,五是高原牦牛良种研究和选育,六是藏北高原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七是藏北高原草原经营模式研究。实现科学研究、科学分析、科学预测、科学定位、科学开发,确保环保主题产业少走弯路直达顶点。
2、研究建立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区环保主题产业牦牛科技工程政策。一是制定支持养殖环保物种政策,二是制定良种选育及良种良法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三是制定支持个体产能提升技术政策,即研究高原牦牛的物种保护、产能研究、潜力挖掘、良种选育,运用发展牦牛实现环保和发展的方式,达到以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中所遇问题的目的。
3、建立现有技术成果的示范基地。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推广环保主体牦牛产业科技工程,主要普及以母牛的冬季保暖、补饲、良种推广、犊牛育肥出栏的技术措施,即以环保发展为主题的工程措施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建立示范基地。一是冬季母牛保暖、补饲提高(繁殖、成活、奶产量、防灾、减灾)产能示范基地;二是犊牛补饲(原始性)育肥快速出栏提高(产肉、肉质、皮张)品质及具备商品化的最基本(同一个品质、同一个产地、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标准、批量生产)要素的示范基地。
4、目标: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生态现状,第一步实现环保主体牦牛产业基本定位,即树立环保和发展双实现就要发展牦牛产业的观念。第二步实现环保主体牦牛产业首先从提高母牦牛的产能抓起,即树立母牦牛的冬季保暖、补饲、推广良种是发展环保主体牦牛产业的基本措施的观念。第三步通过政策、投资、技术的示范及发展的成果惠及牧民,让草原畜牧业调整畜群、畜种(牦牛、绵羊、山羊、马及生产畜和非生产畜)结构,使牦牛真正成为环保主题产业,从而实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西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