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宣恩县龙洞水库养育了宣恩县城区7万余人口,是县城唯一的饮水源,也是湖北省批复的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凭借水库得天独厚的条件,库区移民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龙洞水库设网养鱼,维持生计。到本世纪初,网箱养鱼开始大规模兴起,成了库区移民就地安置的一种方式,龙洞水库为200余户移民的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网箱养鱼对库区水体造成污染,威胁着城区7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安全,广大市民对此反应强烈,同时也引起了宣恩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遏制网箱养鱼、灯光网养鱼等对水源的污染,维护水库生态平衡,2011年下半年以来,宣恩县委、县政府经实地调查网箱数量,走访听取养殖户意见后,决定取缔龙洞水库的网箱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将全部网箱依法予以拆除,同时大力宣传取缔网箱及灯光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广大居民及库区渔民的大力支持。目前,龙洞水库网箱养殖户、灯光网所有人正在积极配合县政府出售苗种,拆除网箱。
不堪重负,龙洞水库在呻吟
龙洞水库盘踞在宣恩城区上游一公里处,面积4600亩,其中可养水面3500余亩,库容6812万立方米,是县城唯一的饮用水源。库区水面平静,风景秀丽,泛舟其上,两岸青山倒映在碧绿湖水之中,甚是惬意。这里曾经是宣恩城区一处着名的旅游去处。
“最多的时候,岸边的农家乐有近20家,现在,这里仍有11家农家乐在经营,其中9家为星级农家乐。”聊起库区曾经的繁盛,双龙湖社区居委会主任肖东红颇为感慨。
据其介绍,龙洞水库设网养鱼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4年网箱养鱼开始大规模兴起,到2011年,已有60户养殖户,其中51户为本地移民户,9户系外来户,水库上的网箱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
3月6日,宣恩龙洞水库岸边,几辆运鱼车正翘首以盼,等待着湖中捕鱼船的到来。
来自恩施市昌鱼清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向小平女士,与宣恩县水利水产局工作人员杨云书一起,乘坐一艘小船,在颠簸的浪尖上艰难地计量着工人打捞的鱼苗数量。
这是一次特殊的卖鱼,为还库区一片碧水蓝天,确保宣恩城区7万居民饮用水安全,渔民不得不忍痛割爱,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将自己的鱼苗集装出售。
63岁的仙桃人左训平站在自己的网箱上,指挥着工人打捞鱼苗,称重后转运到运输船上,运输船再将鱼苗转运至岸边。
老左在宣恩生活已近30年,上世纪80年代中叶,他从荆州、沙市一带运输成鱼到宣恩进行销售,这一干就是十多年。2002年,看到别人在库区进行网箱养鱼效益不错,老左也投入资金在库区设置了网箱,并投放了大量鱼苗。到2007年,老左已经先后在库区设置了49张网箱,面积达到1242平方米。为照顾鱼苗,老左在网箱上搭设了跳板,还盖了一个工棚,没事的时候,他就住在湖面上,与鱼为伴。
“初步预计,有近20万公斤鱼苗。”杨云书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截至3月5日,龙洞水库鱼苗销售总量已经达到65836公斤。据其介绍,接下来的几天,当地政府将组织人员全力打捞,力争在3月12日前将库区所有网箱全部拆除,并将养殖户的鱼苗全部处理完毕。
由于长期高密度的养鱼,养殖户大量地往水库里投放肥料和鱼饵,导致水质氨氮含量超标,浮游生物繁盛,水质富营养化,影响着宣恩县城7万余人口的饮水安全。2010年,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水质已接近水华临界值。2011年初,宣恩县人大代表提出,应该取缔龙洞水库的网箱养鱼,维护水库生态平衡,确保城区居民饮水安全,这一提案受到宣恩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取缔网箱,确保城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还龙洞水库一湾清水。
刮骨疗伤,政府助力群众卖鱼
2011年10月10日,宣恩县人民政府成立龙洞水库工作专班到库区调查摸底,了解库区网箱养鱼的具体情况。通过反复研究,结合龙洞水库网箱养鱼实际情况,县政府于去年11月正式发出《关于取缔龙洞水库网箱养鱼及灯光网的公告》,规定龙洞库区网箱所有人必须在2012年3月10日前自行拆除现有网箱。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查登记、现场核实、锁定数量、计算补助等工作,县政府组织专班对此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并召开座谈会,与养殖户进行沟通协商,鼓励养殖户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网箱和灯光网(抬网),并给予相应的奖励。2012年1月12日,龙洞水库的闲置网箱全部拆完,1月16日,工作人员又将水库的49张灯光网(抬网)及附属设施全部取缔。
2月24日,宣恩县政府又制定了《宣恩县龙洞水库网箱存鱼处置方案》。按照鱼类品种的不同划定相应的标准和规格,实行渔民自行处置和政府统一处置两套方案,并制定“以奖代补”的政策。《方案》明确规定,下列规格鱼类品种由渔民自行处置,县人民政府不予以奖代补:规格在3斤/尾以上的草鱼、花鲢、江鲶、鲟鱼,规格在2斤/尾以上的鲤鱼、洄鱼,规格在1斤/尾的鳊鱼,规格在3两/尾以上的鲫鱼,规格为不超过7尾/斤的丁桂鱼、岩板鱼、黄辣丁,规格为不超过10尾/斤的鳜鱼。低于以上规格的鱼类品种由养殖户自行处置或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处置。由养殖户自行处置网箱内符合政府以奖代补范围内存鱼的,由养殖户联系销售商,将其所有存鱼自行处置完毕,经经销商、养殖户、双龙湖社区、工作专班和公证处五方签证销售后确认,养殖户按净重享受政府以奖代补政策,每次起运不低于2500公斤。宣恩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处置的则由政府联系销售商,按统一处置价统一销售。
宣恩县人民政府的此项举措受到了城区居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广大渔民的支持,绝大多数渔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县政府为保证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宣恩县人民政府牵头,与重庆、荆州、恩施等地的经销商进行联系,实行以奖代补,对养殖户的苗种进行集中处置。并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到库区卖鱼现场做好鱼苗出售记录。
“预计12日基本可以将苗种处理完毕,龙洞水库重现碧水蓝天的日子不会太远。”已经连续在库区工作多日的杨云书向记者解释,水库污染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被污染的不单是水体,更多的是库底的淤泥,加上湖水流动性差,比一般河流自净能力差得多,恢复过程更漫长。他说:“幸好,政府出台措施早,库区水污染尚不严重。”
产业转移,岸上致富路更宽
“龙洞水库的整治有利于解决宣恩县几万人吃水的民生大问题,同时也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宣恩县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罗家武说:“这次整治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能挽回生态,社会效益是无价的!”
“牺牲一点眼前利益,能换来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这样做值!”当地一名官员对记者说,“龙洞水库的清与浊,关系到县城近10万人的生命安全,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铁腕治污,肯定会影响到一些库区养殖户的生计,如何让他们走上更合适的发展之路?
“实施产业转移扶持发展工程,不能让老百姓拆除网箱后影响收入!”这名官员说,宣恩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把治理水库水污染与帮扶群众增收结合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增收致富产业,一方面将龙洞库区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双龙湖风景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同时鼓励网箱养鱼户上岸建池养鱼,包塘养鱼。
在取消网箱养鱼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筹划生态养殖业,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双龙湖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这项措施具体是由双龙湖社区居委会牵头,前3年由政府出资,向库区投放可净化水质、有“淡水清道夫”之称的花鲢鱼和白鲢鱼,在水库里散养,实行科学养殖,让鱼苗在水库里自由生长,同时严格控制每亩的鱼苗尾数,库区可养水面预计将达到3500亩,每亩投放鱼苗30尾,以保证鱼类食物充足,提高鱼类的质量和产量。措施实施后,库区的226户876名移民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