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一公斤钢材抵不上四两猪肉”值得正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54

仅仅几天时间,“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就成为了两会期间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而话题的起源来自广州日报日前对当前钢材价格低迷状态的一种对比描述。

恰巧,全国人大代表、武钢总经理邓崎琳两会期间再次证实并描述了这一现象,邓崎琳算了一笔账,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钢材价格的确抵不上四两猪肉。

更有对比意思的是,一方面钢价与猪肉做了对比;另一方面,武钢总经理邓崎琳透露,今年武钢准备建万头养猪场,年内将有生猪出栏。并表示这是钢企向“非钢”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更是武钢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部分。

本来,产业多元化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某种现实选择,只不过是媒体将钢价与肉价做对比,而钢企又炼钢又养猪,才更添了对比的意味。这让记者想起了当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调侃对比,只是当时描述对比的是收入差距。

钢企养猪,无非是通过多元化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市场生存空间。然而,钢铁行业近年来的整体生存状态疲软也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作为一个周期性比较明显的行业,钢铁一方面在国内处于供大于求的现实之中,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原材料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压力。经济参考报的最新报道数据表明,1月份以来,产钢500万吨以上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利润和利润率首度呈现双负数。

更严峻的是,中国钢铁业主业的亏损面正在扩大。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称,中国钢铁业已从全行业微利状态进入亏损状态。“2011年4季度,若扣除投资收益等项目,钢铁生产主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

那么钢价低迷,钢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究竟能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在记者看来,国内钢企结构性调整与兼并重组仍需进行,以进一步缓和国内钢铁生产供大于求的整体局面。钢铁产品的结构性调整也要进一步完善,与其在国内火拼,不如在中高端产品上下功夫,从而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同时,降低库存,密切联动产出与需求信息,从而避免和减少国内钢企之间的恶劣价格竞争。

此外,国内钢铁巨头们仍需进行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或参股,从源头上降低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价格。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仍受制于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数据表明,全球三大矿山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公布的2011年业绩报告显示,三大矿山的利润总和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在微利或亏损的格局下成为国际矿山的打工者。更可怜的是,时至今日,最大的买家仍没有掌握铁矿石的定价权。因此,中国钢企通过捆绑式合作与谈判来增强对进口铁矿石价格定价的影响是必走之路。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还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除了房地产调控影响外,其它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消费需求也直接影响到钢铁的需求与价格。

因此,中国的钢企要想摆脱“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的尴尬局面,要做的事还真不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