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猪周期”即业内普遍认为的猪肉产业发展规律: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猪贵伤民,猪贱亦伤农,据此全国人大代表夏绩恩提出了关于专业化规模化饲养生猪破解“猪周期”的建议。
“我国自1985年生猪市场完全放开之后,生猪和猪肉价格就开始由市场供求决定,国家只规定指导价格水平或对猪粮比价水平进行引导。而由于生猪养殖的分散和无序,直接影响了市场供求,进而导致生猪价格频繁出现波动。”夏绩恩指出,从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历史情况看,二者波动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别为3.5年和2.5年左右,然而2007年后,猪肉价格又先后经历了2次波动,猪周期表现为时间明显缩短,约3年一个周期,而且振幅加剧。“尤其是2011年春节猪肉价格持续上扬,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4次大波动。加之2010年同期由于价格处于低谷以及受疫情影响,使得2011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70%。”
夏绩恩谈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猪养殖、猪肉供应和价格问题,仅2011年温总理至少4次过问猪肉价格问题,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真可谓“猪周期”牵动着中南海,“一头猪”拱伤了宏观经济,同时亦印证了“猪粮安天下”的道理。“目前食品价格在我国CPI中约占31%的权重,而猪肉价格又占食品价格中相当的权重,所以往往出现猪肉价格涨,CPI就涨;猪肉价格跌,CPI就跌的现象;2011年CPI与猪肉价格曲线双双呈现明显的倒V字形走势就清楚铨释和印证了这一现象。”
“在全球一体化中,猪肉供应不仅是一国的问题,而是牵动全球的经济棋子。所以,要想破解猪周期的困惑、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夏绩恩认为,去年猪肉价格飞涨,究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大批散养户的退市造成的。正因为是散养户的大量减少,造成了整个生猪供给的缺口难以被迅速弥补。所以,一方面散养户是猪周期发生的直接推手,另一方面,散养户又最容易受到猪周期的冲击,甚至黯然退出市场。他提出,破解“猪周期”大起大落的怪圈,一是应当适当提高生猪饲养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二是国家出台的扶持养猪的优惠政策要不断完善且应有连续性和延续性,三是切忌不要猪多时盲目乐观或价高时干预过度,猪少时过度悲观或价格低时扶持不力,四是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度且应当提防生产过度扩张,避免造成新一轮“过剩”等。
“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无论是企业或农民养殖,还是市场供需,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必定涉及的是民生,而考验的则是政府在三农工作中的科学布局、宏观调控能力和技巧。”夏绩恩建议,应切实完善生猪规模化饲养的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加大对生猪规模化饲养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专合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信息服务透明化,更好地服务生猪饲养,出台更多惠农政策鼓励生猪饲养发展现代畜牧业,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