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用种大国,常年用种量在120亿公斤以上,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核心地位,行业空间巨大。中国种子市场价值达到60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随着行业整合加速,在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未来种业市场规模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发展。随着天气转暖,畜禽养殖的补栏会增加,进而带动仔猪、鸡鸭苗的快速上涨,在消费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养殖行业前景继续看好。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2011年4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是指导未来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8月出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提高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科研能力和场地设施要求。行业门槛的大幅提高使种子行业加速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种业发展的重要性,所有政策导向推动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预计后期还会有种业发展规划、品种审定、收购兼并、制种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出台,在此背景下,种业龙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良种成增产突破口
中国用世界9%耕地面积养活世界20%以上的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退化”等矛盾凸现。“十二五”规划要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预示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与之相对,增产压力却在逐渐加大,目前国家提出三大粮食主粮自给率要达到100%的目标要求,这较“十一五”规划提升5%,单产提升成为各类作物增产的关键。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中,种子技术进步,尤其是杂交技术的成熟,对增产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良种40%左右的增产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60%,种子增产贡献度依然有50%的提升空间。同时水稻单产只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85%,小麦和大豆都仅达到国际水平的55%左右,玉米还不足50%,单产提高尚具较大空间。
我国种子市场容量2009年达到394亿元,居世界第二,“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良种对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大意义,尤其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已达40%.随着国家良种补贴的深入推广,种子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企业营销的改善,种子价格有望进入长期的上涨通道,从而引领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张。
兼并整合是种业发展总趋势
全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上仅有200多家,实现“繁-育-推”一体化、经营范围覆盖全国的企业不到100家,绝大部分企业扎堆于制种环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抬高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加速整个行业的整合进程。新政策逐步落实后,将有超过90%的不合规企业被吞并或退出竞争,而现有的优势企业将最大程度地受益于行业内整合和品种审定的“紧入口,宽出口”政策,实现市场份额扩张。
国家从2008年开始实行种子退出制度,2011年全国“种子执法年”,国、省两级共退出不适宜种植审定品种1569个,比前两年退出平均数增加50%.强制退出力度的加强显示农业部整顿种业秩序的决心,行业整合是种业发展壮大的趋势所在。
作为农业上游,种业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目前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给具有现行优势的种子企业以更大发展空间。在行业转型期,研发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未来国家相关部门会主动压缩行业企业数量,扶持若干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成长为行业巨头,默许行业集中度提高,垄断竞争格局有望成为未来五年行业蓝图。
种业重点在水稻玉米
玉米和水稻种子是我国种业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从中长期发展趋势上看,受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及全球粮食供应偏紧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我国农作物单产需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这在玉米和水稻上体现的最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生产国,常年需种量在2.64亿公斤左右,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达83个。目前支撑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上涨因素将持续存在,包括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制种成本上升,农民对种子价格不敏感,高价优质稻种推广带来的产品结构调整等,2012-2015年杂交水稻种子价格有望保持15%增速。由于杂交水稻种子不能留种,市场化率为100%,预计到2015年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230亿元。
玉米是我国大田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都保持在4亿亩以上。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变化,中国对玉米需求量快速增长,2010年玉米,我国首次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支撑我国杂交玉米种子上涨因素包括供需紧平衡带来的玉米价格上涨,制种成本提升,农民对种子价格不敏感,单粒播、精品种子推广带来的产品结构调整等,2012-2015年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有望保持10%年增速,预计2015年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370亿元。
畜牧业面临结构性投资机会
2011年生猪、肉鸡等养殖行业的景气度主要是受周期轮回、粮价上涨等因素左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养殖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拐点。近年我国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养殖模式正在向规模化、工厂化的现代养殖模式悄然转型,《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明确标准化规模养殖将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我国粗放的畜牧养殖模式将有较大改观,而伴随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无疑将赢得更多的机遇和市场份额。
2012年2月上旬主产区肉苗鸡平均出厂报价上涨至3.15元/羽左右,累计上涨3倍多。随着苗鸡成本降低,肉鸡养殖亏损逐渐减少,同时由于跨年鸡补栏较少,使得目前肉鸡出栏量减少,而春节过后,屠宰厂开工率提高,肉鸡收购增加,养殖效益也将提高。另外由于春季疫病抬头,很多孵化场开工不足, 甚至停工倒闭,也使得目前肉苗鸡供应减少,预计2-3月份肉苗鸡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由于养殖模式不同,禽类已经到达中后期,而养猪行业是集中度最低的行业,企业整合空间巨大。2012年寒冷导致仔猪疫病,存栏量下降,节后补栏需求增加引发仔猪供需紧张,价格出现上涨。另外,为进一步发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重新做出修订。目前猪肉需求和供应基本平衡,猪价后市下跌空间有限,估计近期将企稳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