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裕县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做大做强饲草饲料产业,保障草地畜牧业持续平稳发展,实现了饲草饲料产业和草地畜牧业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目标。2011年,全县草原常年平均亩产青干草达到80公斤,县内饲料加工企业产销量15万吨;草食家畜饲养量达到110万个羊单位;畜牧业产值实现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5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1%。
一、统一思想,科学定位,明晰思路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
饲草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饲草饲料产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畜牧业的快发展。为此,我们对饲草饲料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通过在全县开展大讨论活动,充分认识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四个共识。首先,从县域经济发展看,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我县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保证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需要有配套的饲草饲料产业做保障。其次,从草地畜牧业发展看,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势在必行。随着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县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并呈逐年加剧趋势。为了缓解草畜矛盾,必须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第三,从增加农民收入看,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势在必行。饲草饲料产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发展饲草饲料产业,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四,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看,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可以从源头确保畜产品质量,为消费市场提供优质奶、放心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县制定了《富裕县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意见》,以地方规章的形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二、夯实基础,稳步实施,多措并举推进饲草饲料产业发展
我们坚持从基础做起,稳步推进饲草饲料产业发展。一是合理改建草原,提高草原生产水平。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快草原改良建设步伐。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将草原全部承包到户,明确责权利关系,激发养畜户改建草原的积极性。全面实行草原禁牧。通过强化宣传教育、落实监管责任、依法进行管理等措施实施草原禁牧,从2002年起实施草原禁牧、休牧政策,到2008年,全县所有草原实施永久性禁牧。增加草原改建投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2001年以来,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改良草场3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7%。目前,全县草原载畜量0.25个羊单位/亩,围栏封育草场平均亩产草量恢复到100公斤。打好实施草原奖补机制基础。我县被纳入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范围后,积极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草原奖补机制实施工作,县政府适时召开了草原普查工作启动会议,与各乡镇签订了草原普查确权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了草原普查确权工作,为全面实施草原奖补机制奠定了基础。我县的做法受到省市业务部门充分肯定,在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草原面积不减。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草原,保证草原面积不缩减。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对重点村屯、重点区域定期全面排查,草原矛盾多发季节增加排查频率,把可能发生的毁草开荒等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毁草开荒等违法案件,对相关事件和责任人予以电视曝光,增强全民守法的自觉性。2011年,适时组织开展了全县打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百日会战,批捕2人,刑事拘留7人,有效震慑了毁草开荒行为。稳步实施退耕还草。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五荒”拍卖等相关政策造成的草原改变用途问题,严格制定界限,坚持依法、依政策办事,非法改变用途的一律退耕还草。2001年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草12万亩,保证了全县草原面积的稳定。三是种植饲草饲料,提高养殖饲喂水平。不断加大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种植利用力度,提高奶牛生产饲草饲料投入水平。推广利用青贮饲料。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包扶、典型引路等措施,不断增加青贮种植面积,提高青贮利用水平。2011年全县青贮种植面积20万亩,贮量70万吨,实现了有牛就有青贮、成母牛常年饲喂青贮的目标。推广紫花苜蓿种植。通过购种补贴等扶持措施,引导养牛户种植利用紫花苜蓿。2011年建设了高标准万亩苜蓿生产基地,全县新增紫花苜蓿面积2.5万亩,保留面积达到4.6万亩。组建草业合作社。2009年,在塔哈乡组建了我省西部第一家专业从事牧草种植和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马岗村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实行饲草饲料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到2011年末,合作社共完成投资288万元,种植紫花苜蓿1.1万亩,累计生产紫花苜蓿商品草250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是突出生产经营,规范饲料市场秩序。不断加大对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市场秩序,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做大饲料加工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新企业、创造宽松环境扶持原企业等措施,做大做强饲料加工企业。目前,全县以韩国科菲特、上海延华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企业18家,年生产能力50万吨。加强原料产品检测。敦促饲料生产企业配齐配全检测设备,全面开展检测,购入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测,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凡在我县境内经营的饲料,必须在县饲料办登记备案,提供厂家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有资质检测机构的该批次饲料检验报告原件,否则不允许经销,坚决杜绝假劣饲料在我县经销。五是转变饲养方式,提高奶业发展水平。以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为契机,引导广大养畜户转变思想观念和饲养方式,由小规模粗放经营向规模化标准生产过渡。出台了《富裕县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管理规范》,通过优惠政策扶持、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等措施,加速奶牛规模经营进程。目前,全县2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20个,今年计划再新建12个,总量达到32个。在标准生产上,全面推行“六统一”模式,即统一建立系谱档案,统一防疫灭病,统一用精质量,统一机械榨乳,统一饲料、青贮供应,统一销售商品奶,在奶牛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全面推广TMR饲喂和DHI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单产,保证鲜奶质量。
三、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优化环境促进饲草饲料产业发展
我们不断强化对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领导,创建机制,努力营造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县成立了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畜牧、国土、林业、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基地建设资金筹措、政策制定等重大问题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等工作,保证了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稳步实施。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将相关部门实施的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有效缓解了饲草饲料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200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国家育草基金建设、林草间作、草原围栏、青贮开发、草原改良等10个项目,累计投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资金近亿元。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把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纳入到各乡镇和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年初立标,年末进行考核兑标,严格兑现奖惩。对有新的毁草开荒现象和草原禁牧扣分5分以上的乡镇,取消该乡镇奶牛业发展各项评优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青贮和紫花苜蓿生产工作,以考核标准分的80%为基数,每低0.1分扣乡镇商品奶服务费1000元,商品奶服务费不足和没有商品奶服务费的扣减乡镇经费。对草原禁牧采取“高压”手段,禁牧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村主要领导坚决予以撤换。因为禁牧工作,全县撤换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三名村支部书记,还有多名干部受到行政处分。乡镇每出现1次10亩以上开荒行为,2次以上10亩以下开荒行为,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待岗、村支部书记撤职。通过严格奖惩,增强了各级干部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造了利于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