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在今年的春季防疫工作中,加大责任落实力度,增添动物防疫新措施,努力实现免疫工作“从季节性免疫向常年免疫转变、从只重免疫密度向既重免疫密度又重免疫质量转变、从盲目免疫向科学免疫转变”。
一是推行兽医人员,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干在农家的“三在农家”措施,抢抓春防进度。二是实行“免疫消毒工作小组制度”,即在防疫工作中,由一名机关干部负责宣传和登记,一名兽医人员负责免疫注射,一名村社干部负责消毒,共同组成一个防疫小组,保证防疫工作的快速推进。三是推行免疫证上加注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兽医的联系电话,方便养殖户与兽医人员的联系。四是建立疫苗副反应补偿机制。由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补偿因疫苗反应导致死亡的畜禽,解决了动物防疫员的后顾之忧,防止打假针、打空针等的现象,降低农户对免疫注射的抵触情绪。五是取消家禽饮水免疫。六是推行禽苗孵抱房育雏首免上市制,并加强市场监管,未经首免禽流感、新城疫的禽苗不得上市销售。七是对拒绝免疫的农户,实行行政劝导、公安强制等综合措施,彻底消除“免疫钉子户”。八是加强对候鸟的监控,落实疫情观察人员。在对全区野生禽类主要栖息地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作了野禽种类、数量、栖息地分布情况的彩色挂图,在野禽集聚的水域、林区等40多个地方,落实了疫情观察人员。九是全区统一下达畜禽圈舍消毒任务,乡镇政府承担所有消毒费用。十是建立村社防疫员、疫情观察员财政补助政策。十一是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防疫检查时,在不通知镇畜牧兽医站的情况下,直接到农户检查防疫情况,发现一户防疫不到位,或发现有一头家畜(禽)没有免疫的,则该片区的防疫员和所在镇的防疫工作考核为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