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兽药之所以假,第一,是它的出身假,也就是没有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销售许可证;第二,是他的名称假,为了销售和利润,假兽药都冒充名牌厂家的产品;第三,是它的质量假,造假者的初衷就是追求利润,必然在质量上不会要求过高。但是,为了造假行为的延续,现在部分造假者在质量上并不是完全的不重视。
假兽药毕竟是假的,在事前要发现并不会很难。但是,问题的核心在于,如同杜强等人的那样一家非法企业,居然也可以有上千万的销量。假兽药能存在,并且大量存在,那么必然在行业中有其生存的土壤。因此,这就真实地反映出了整个兽药行业的商业生态有问题,或许还是大问题。
正常的兽药行业主要由生产厂家、经销商、养殖户、政府监管部门等组成。那么,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种现状?
1 生产厂家:出淤泥难不染
目前,兽药行业在全国过了GMP的生产厂家接近两千家,但截至2010年,年产值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数量占三分之二,产值超亿的企业数量不超过5%。
在这2000家中,不可否认有部分是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生产,但是同样不能否认也有企业GMP车间纯粹就是一种摆设。粉剂、散剂、消毒剂,乃至颗粒剂、口服液,是不是在GMP车间生产,至少从药品的外观上根本辨别不出来。但是,非GMP车间生产的成本却可以大幅下降。
在同一位业内人士聊天中,他告诉记者,一些药厂一般会有七八个品种在GMP车间生产,这些品种主要是应付农业部的GMP验收和飞行检查的,同时也用这几种产品放在经销商的展示区帮他们应付GSP验收。但是,更多的七八十种产品,如同过GMP之前,该怎么生产还怎么生产,该怎么销售还怎么销售。
除了不按GMP要求生产,有的公司一号多用,产品套批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农业部没有备案的批号,都有公司能造出来;有的公司药物成分、含量造假,出现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里面真正是什么东西,只有出这配方的人才知道。而后一种情况,美其名曰“市场应用型开发”,而这几乎可以说是兽药生产企业的“潜规则”。
因此,在兽药监督抽检假兽药汇总表里经常出现“无此兽药批准文号 ”、“该企业无此批准文号”、 “经查询‘中国兽药信息网中全国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库’该产品外包装所示批准文号与所批产品批准文号不符”、 “本产品为套用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与标准名称不符”、 “鉴别含量有干扰无法测定”、“样品无峰,无法计算含量”“鉴别、无抑菌圈含量无法测定”、 “标示成分与标准不符”、 “来函规格与此产品包装规格不一致”等等诸多的状况。
2 经销商:身在此山中
2003年时,农业部从各地生产企业抽检产品657批,合格率85.6%,从经营企业抽检产品2401批,合格率62.7%; 2009年9月前的一年里,全国兽药生产环节合格率为96.3%,经营环节合格率77.4%。从这一趋势看,生产企业有所好转,经营企业却没有明显的进步。
对于经营环节合格率下降,行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非法产品进入兽药的流通环节;另一方面是兽药批发市场的少数人与一些经营不善的生产企业,采用“产销直挂”的方式,直接制假制劣,或者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直接仿造、伪造品牌企业的品牌产品。而从2005年开始,随着兽药营销公司和品牌事业部的勃兴,更进一步地把行业这趟水搅得更浑了。
在同一些经销商沟通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管不管用、利润点有多高,至于其合法性乃至合不合格反而不重要,后者不但不重要甚至成为他们变相压价的一种筹码。
同时,对于现在比较先进的造假技术而言,就是比较自律和诚信的优秀经销商有时候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眼力去一一分辨。更重要的是,这部分经销商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对抗。
3、养殖户:越管用越便宜越好
一位长期面对中小养殖场的兽药销售人员说,“其实是好多养殖户为假药提供了生存空间。我经销的产品进价给他们都说你的贵,让你无言以对!他们好多人认为原粉好,给他提供厡粉,价格还说贵,我就没好意思说我的含量也不一定够!最终还是养殖户倒霉,现在的好产品那有便宜的,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所以,养殖户有时虽然可怜,其实是可恨!就像一篇文章说的,专家去了他不理,骗子去了他热情招待!”
其实,很多养殖户也知道“假药之多防不胜防,必须从正规厂家进药”,但是“正规大厂的好药到了养殖户手中贵的都没法用了”;同时他们还认为“正规厂家也套批号,我们养殖户怎能分得清?政府监管部门都管不好,养殖户能有啥办法,只能看疗效了。”于是一些养殖户一边骂经销商心黑,一边又寄希望于“真正想好好做市场的经销商,不会糊弄自己的铁户的,药的真假自己就不要去考虑了”。
不过,站在养殖户的角度,他们依靠自身去辨别假兽药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4、政府监管部门:革命尚未成功
以上现状,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对兽药行业的系统性改革和调控措施开始出台:
对生产厂家实行GMP认证,过不了认证的就不能生产;把各自为政的地标统一筛选后升级为国标,不按国标生产的都是不合格的产品;统一国标产品说明书的样式,注册商标、兽药名称、规格、企业名称、产品批号、批准文号、产品成分、含量、出厂日期、有效期,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停药期必须样样具备,并且一目了然。
对经营企业实行GSP认证,过不了认证的经营企业明年3月1日后也不能营业。GSP就是针对兽药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制定的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保证兽药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整套管理标准和规程,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兽药经营企业的行为,对兽药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对养殖层面,现在政府大力提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规模化减轻政府监控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标准化实现养殖过程的安全和可控性。
对兽医开始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只有执业兽医师才能开药,通过规范用药的人去规范用药,并最终以此规范兽药。
政府在推动以上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在畜牧投入品上部分地区实行市场准人和备案制度;在各个层面推行留样制度和过程记录,以实现全程的可追溯;在保持全面例行抽检的基础上,不定期的搞一些飞行检查。
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推动了行业的整合与规范,但是离政府理想的状况还相去甚远。比如,政府搞GMP的时候,计划中国最后只能有大几百家兽药厂,但是现在过了GMP的有两千家;政府推行GSP的初衷是淘汰一部分兽药经营企业,但从目前看,认证的严肃性和那些将转入地下的能不能被驱除出市场还尚存疑虑;政府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已经树立了很多标杆,但是中国养殖行业本身的多层次结构,导致其短时间内难以产生整体性的明显改观。
以上结构性调整进展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第一,中国兽药行业本身发展时间短,同时面对的养殖行业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第二,政府战略架构很好,但是对此的战略性支撑不够,比如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监管人员配置、地方政府的重视等等都不是很充分;第三,很多执行人员或其亲戚成为兽药市场化中的一部分,这样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甚至还可能是内线,导致基础层面的执行难以落地。
总体上,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对假兽药保持集体的沉默、 “包容”,更甚而是“期待”,而政府的支撑尚需时日、执行力度尚有欠缺。因此,正是这样一种行业商业生态环境的存在,导致了假兽药年年打,天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