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青岛市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1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5

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世界眼光,对照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狠抓标准化示范创建和“退户进区”,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水平,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积极转变。目前,全市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1398处,主要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6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肉兔加工出口基地。

一、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建成1398处标准化养殖场的基础上,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重点内容,狠抓标准化示范创建,2010年全市建成标准化示范场40处。“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总共建成1000处、每年建成200处标准化养殖场,其中达到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标准的每年不少于100处。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扶持标准化创建,全市已基本建成的155处养殖场中,其中有85处按照农业部示范场标准建设。

二、大力发展“退户进区”。把养殖业“退户进区”作为改造农村传统庭院养殖模式,解决农村“三大堆”的突破口。联合财政部门联合下发《畜禽养殖“退户进区”工作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00处养殖小区,引导散养户退出庭院,进入小区集中饲养。今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退户进区”,目前已有35处养殖小区开工建设。

三、壮大产业龙头。实施“十强十新”工程,充分发挥六和、九联等10个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开开家、田瑞等10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拥有六和、九联、康大3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万福、正大、雀巢等7个过10亿元的畜牧业骨干龙头企业,带起了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鸭和肉兔七大优势产业,全市7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养殖。2011年,正大集团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5000万只肉食鸡产业化项目、青岛高氏牧业20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10大畜牧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拉长产业链,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快品种改良和科技推广步伐。重点抓好生猪、奶牛、家禽、肉牛、肉兔五大良种工程,加快推进性别控制、胚胎移植、人工授精三大育种技术,全市每年实施奶牛胚胎移植2万枚,改良中低产奶牛6万头,猪人工授精23万头,改良本地黄牛10万头,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发挥本土优势,加强里岔黑猪、崂山奶山羊、琅琊鸡、五龙鹅四个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连续7年制定发布畜牧业主推技术。2008年以来,积极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已发展生态养猪29.5万平方米,出栏生猪52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数的15%。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了动物疫病诊断测报体系、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和兽药饲料监察体系,坚持每年三次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养殖场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确保了安全无疫。强化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养殖环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违法添加行为。过硬的畜产品质量促进了畜牧业品牌创建,全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工企业培育畜牧业知名品牌上百个,其中“九联”分割冻鸡肉、“万福”猪肉、“圣元”奶粉等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波尔旺”、“波尼亚”、“嘉府”等分别被评为驰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顺科”、“田瑞”等产品获无公害认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