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集中力量打攻坚 狠抓措施促落实 信阳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全面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2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0

为切实做好2011年我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我市采取了“六抓好、六确保”措施,做到了部署早、行动快、措施实、成效好,已先后发放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70万头份,免疫生猪295万头,应免疫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抓好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以管理目标为主线,建立了责任制和问责制,做到了“五专、六到位”。召开专门会议、下发专门文件、拨付专项经费、开展专项督查、现场专门解决问题,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全市继续实行领导责任包干制,即科级干部包乡镇,县区技术骨干包重点,乡镇防疫员包规模养殖场,村级防疫员包散养户的“四包”防疫新机制,做到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抓好“三集中、四统一”,确保防控工作整体推进

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我市做到“人员、时间、力量”三集中,采取统一时间、集中防疫,统一组织、责任到人,统一标准、确保密度,统一程序、确保质量的“四保”措施,抢天夺时,夜以继日,全面突击,积极投入到夏防大会战,防控工作开展平衡,进展迅速,为打好这场攻坚战赢得了保贵时间。

三、抓好宣传培训,确保免疫科学化

将宣传培训列入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先后2次召开全市业务技术培训会。各县区也先后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培训,刷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印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等形成了浓厚的群防群控氛围,解决了免疫中不积极、不规范、不配合等突出问题,消除了部分养殖户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种种疑虑,统一了技术标准,统一了规范操作,提高了免疫工作质量。

四、抓好物质供应,确保供应安全及时

及早订购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订购程序,在6月中旬前,全市已完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订购任务。全市县、乡、村三级疫苗台帐健全,设有专人管理。继续推行疫苗发放明白卡,做到防疫员一人一卡、规模场一场一卡。记录领取疫苗的详细信息,并有双方当事人签字认可,便于疫苗管理全程监控和可追溯。完善了冷链体系建设,所有县区均有冷库、保鲜库,乡级保证足够 的冰箱、冷柜,防疫员有冷藏包,疫苗质量和安全得到了保证。

五、抓好“三个关键“,确保免疫不走过场

抓好免疫物质准备关,为防疫员配备好保温箱、保定器、耳标钳、注射器、消毒药、抗应激药、免疫档案等。抓好免疫疫苗注射关,规模场免疫由包场的防疫员监督完成,查看养殖档案后再认可,并与养殖场签订了确保防疫工作高效落实的《养殖场企业法人责任制书》;散养畜免疫由所在村防疫员严格免疫注射操作,免疫后正确填写养殖档案,并有户主确认后签名。抓好免疫效果监测关,对规模场采取自行监测和政府监测相结合,对散养户采取政府随机抽样监测,监测点实行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免疫后必监测,并把免疫抗体监测作为防疫成败的重要依据进行考评。对抗体整体合格率低于70%的县区,责成该县区查找原因,并进行二次强化免疫,抗体不合格,视为免疫不达标。

六、抓好督查指导,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建立长效督查机制,完善“三个结合”。即:日常督察与阶段督察相结合,“突查暗访”与县级互查相结合,全面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市局已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全市整体工作进展迅速,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免疫注射工作,防控效果显著。

下一步,我市重点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工作,加大免疫抗体监测力度,扩大监测面,做好补防补免工作,力争于8月底前全面完成免疫效果跟踪调查和抗体监测工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