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甘肃省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8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15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甘肃天然优质畜产品与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获悉,我省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改变传统的“逐水草放牧”方式,逐步走上了农区秸秆利用型的发展路子,初步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为了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启动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出台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累计整合筹措6亿多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牛羊产业大县。全省形成了以陇东、河西及甘南牧区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年出栏肉牛100万头;以河西、中部、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带,年出栏肉羊近900万只;以兰州、酒泉、临夏、张掖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栏奶牛12万头。

我省按照农牧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草食畜牧业。在牧区推进草原承包、围栏放牧、轮牧休牧工程,引导牧民从单纯放牧转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以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途径兴草兴牧,改变了“逐水草放牧”的粗放型畜牧业方式,草畜生产资料得到科学配置。目前,全省牧区、半农半牧区草原承包面积达1.8亿亩。全省1800万亩人工种草和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年产秸秆饲草、糠麸2000多万吨。同时,我省还在牧区优化畜群结构,良种繁育,产羔产犊;在农区扩大养殖规模,规模育肥,加快出栏;在农区、农牧交错区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100个、养殖场2426个,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目前全省农区牛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牛奶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7%,畜牧业迈入持续稳定的良性轨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