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畜牧业大市。目前,全市存栏奶牛9.03万头,年出栏生猪93万头、肉鸡1.2亿只,肉蛋奶总产量72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市(县)首位。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莱西市十分重视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为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年来,莱西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莱西市生态市建设(2008—2012)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建设沼气池,开发新能源。鼓励建设沼气池,一大批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了沼气池,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用沼气取暖、照明、做饭,剩余的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蔬菜、果品生产的优质肥料。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已建20立方以上沼气池82个。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该市的南墅镇、店埠镇建有2座大型生猪养殖场,生产过程中,他们按照“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立了“猪─沼─肥─菜”循环经济模式,引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工程”技术,先后投资438万元建起了2套废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全部用于猪场炊事、锅炉用气以及冬天猪舍升温。而且,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用在速生林、粮食、蔬菜等作物上,不仅效益好,而且还环保。孙受镇蒲湾泊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肉鸡养殖,共规划建设肉鸡养殖小区3处,发展肉鸡养殖大户30个,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车间31栋。为开展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为每个养殖户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将鸡粪发酵生产沼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是实施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在全市实施了“重点养禽小区粪污处理”项目,全市扶持30个规模较大的养禽场,建设了粪污无害化处理池,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肥料。同时,还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算帐对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等措施,积极引导扶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粪便发酵池、污水处理池等设施,有效地克服了规模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减少粪便排放。2007年以来,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因其具有污物零排放、产品质量好、省工、省水、省料等优点,倍受养殖户欢迎。为加快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生态养猪场建设质量,保证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多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班,组织有意向的生猪养殖场、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发放了大量技术明白纸、光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份扶持,对新建的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按照发酵床面积每平方米给予100元的资金补助。2010年,全市共新建生态养猪场29处,新建发酵床猪舍面积1.2万平方米。生态养猪场总量达到78处,发酵床猪舍总面积3.2万多平方米。
四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贮,2010年,全市青贮玉米秸秆50.01万吨,其中,全株玉米青贮15万吨。青岛福仕奶业有限公司,现存栏奶牛517头。2010年,企业不仅将自有430亩粮田全部种植了青贮玉米,用于进行全株青贮。而且在夏玉米播种前即与周围村庄的玉米种植大户签订了800亩玉米秸秆供应合同,用于饲料青贮。日庄镇泊子村莫希国自2009年以来从事包膜发酵青贮饲草(面包草)生产,将秋季收获的鲜玉米秸秆经铡短后,用打包机打包贮存,每包重40—50公斤,集中存放,到来年奶牛饲草不足时销售给奶牛养殖场。这种方式的优点,一方面是新鲜秸秆打包贮存,储存时间长,不变质;其次是节省了建设青贮池的投资;再是解决了奶牛养殖存在的有地养牛无地存草的问题,有利于缓解春季奶牛场饲草不足的矛盾。目前,莱西市已涌现出3家面包草生产企业,年生产2000多吨。
五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突出抓了奶牛、生猪、肉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畜禽养殖“退户进区”工程。市委、市政府将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列入对镇(街道)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建设标准,年末,由市委督查室统一组织检查验收,市委、市政府统一进行奖惩兑现。2010年,全市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6处,养殖场(小区)总量达到123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