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薪几万元的教授,摇身变成坐拥千万资产的富商,张洪培花了10年时间。事实上,这种教授变富商的例子,在荣昌就有数十个。
张洪培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教授,上世纪90年代,他发现校门外的店铺几乎全都做起猪饲料生意,天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俨然成为“饲料一条街”。张洪培瞅准商机当起兼职老板———组建荣昌县首家持国有股份的畜牧兽药生产企业。这家公司从经营兽药起步,现在已发展成为该县首屈一指的兽药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国内所有省市。
业内人士透露,像张洪培这样当兼职老板的,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教授、副教授中至少有30多个。事实上,荣昌县是全国最大的畜牧科技人才集散地,拥有畜牧方面的中高级人才近千人。为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荣昌县一方面鼓励科技人才走出科研院所,一方面利用组建的畜牧科技城,大力扶持和发展兽药产业,为这些科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现在,荣昌县兽药生产和销售企业中,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约百余人,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近千人。
科技人才对荣昌兽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截至2006年底,荣昌饲料生产企业达60多家,其中通过GMP认证的有9家,兽药产值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3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1.8亿元。
荣昌猪、折扇、夏布、陶器、小提琴……荣昌,重庆西大门第一县城,从来不缺乏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和民族工艺。在这些领域里,名家大师辈出,令荣昌县名声大震。他们将“荣昌制造”推向全国甚至全球,取得的成绩远非十年前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