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农委: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危害,根据《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江苏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要求,结合我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决定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活动,在全省“一案三制”防控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提升科学应对的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与队伍体系,提升快速反应的能力;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及举报核查,提升主动应对能力;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提升规范处置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
一完善健全应急预案,提升科学应对的能力。在省级、市级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体预案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预案以及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的基础上,2011年要加强县(市、区)级应急预案和重点企业、场所应急工作方案的建设,要求县级应急预案完备率要达100%。在制定县级应急预案时要突出“明、实、精”,“明”就是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清楚明了应急处置的各个关键环节及其处置措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实”就是实事求是、实际管用,不死板教条、不完全照抄上级预案;“精”就是预案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内容翔实、表述准确,避免“大而全”。要对应急预案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定期评估修改,并报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二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与队伍体系,提升快速反应的能力。在去年全省市、县级政府改革已完成的基础上,今年要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及防指办成员单位和人员的调整补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系统。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人员要定人定岗,县级预备队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乡村级支队。对预备队人员要登记建档,并随人员调整及信息变化及时更新,电子档案(附表1)应上报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与内容,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疫情动态等方面的培训,结合防控形势开展应急演练,演练要立足实战、快速、规范,要求2011年应急预备队人员建档率、培训率、参加应急演练率达100%。
三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及举报核查,提升主动应对的能力。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疫情监测工作,明确监测责任,培训监测人员,提高疫病监测水平,认真分析疫情态势,及时提出预警和有关信息,为“早、快、严”处置重大动物疫情提供依据。要加强和规范疫情举报核查工作,接到动物疫情举报后,迅速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结果,同时认真填写疫情核查信息表(附件2)。疫情核查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以最大限度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要加强动物养殖场(小区、户)、屠宰企业、动物诊疗机构、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等防疫意识的宣传,明确其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依法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的义务和责任,提高全社会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意识。
四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提升规范处置的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应急处置装备、检测试剂、紧急免疫疫苗、应急处置指挥通讯和交通工具等。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含冷库),其中市级物资储备库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县级物资储备库不低于60平方米。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管理,分区分类摆放,建立健全储备物资进出库台账及物资管理工作制度。定期对各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做到供应充足、定期维护、滚动更新,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多元化的应急储备制度,储备物资应根据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按照分级、适量、有效的原则进行储备,并建立多元化的应急储备方式,即实现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相结合。对不易长期储存、储存需要大量空间、且生产周期短的物资如消毒剂、紧急免疫用疫苗等,可以委托企业储备,签订储备协议,企业按照协议要求进行储备并及时更新,保证应急时能立即从企业直接调拨使用。市、县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参考清单详见(附表4、5)。
三、工作进度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份前)。各地根据本通知要求及考核细则(附件6),结全本地工作实际,细化落实有关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相关工作。请各市于4月30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省农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办。
二实施推进阶段(6-9月份)。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提升活动,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理顺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预备队规范化建设,落实应急资金与物资,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
三自查自究阶段(10-11月份)。各市对照主题活动要求,进行自查自究,对未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工作,进行认真整改,限期完成。
四总结考核阶段(11-12月份)。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提升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省里将组织对各地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提升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对结果进行通报,并纳入全省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四、组织领导
各地要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积极协调落实应急资金,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将应急物资储备、疫情处理、扑杀补贴、疫情监测、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等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要明确专门部门负责重大动物防疫应急管理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的工作手段和设施以保证应急工作正常开展。要根据本地实际,细化工作安排,强化督查考核,充分发挥定点联系督查制度作用,结合春防、秋防、夏季集中消毒等工作,对工作基础薄弱、措施不力、风险较大地区,以及对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防控措施落实开展定点联系督查,确保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联系人:郝桂兰,025-86263942、86263644(传真);邮箱:jssfkb@126.com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