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甘肃省兽医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加快推进全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2月23日,甘肃省兽医局在兰州召开全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会议,对全省区域化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甘肃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也是甘肃省动物防疫策略适应新形势的一个重要突破。
按照“突出建设重点,抓好企业试点,全省统筹推进区域化管理”的思路,甘肃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分三个层面统筹推进。
一是重点突出河西五市无疫区建设计划。计划用5-10年的时间,把河西五市建设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免疫无疫区。根据全省规划,从2011年3月起,先选择自然屏障和防疫基础好的金塔县、民乐县、民勤县、金川区、肃北县5县区开展试点工作,用1-2年的时间,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无疫区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不断加强河西五市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疫情监测体系、防疫屏障体系等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使河西五市建设成为符合农业部标准的无疫区。
二是抓好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生物安全隔离区是从源头上控制和净化畜禽疫病,促进畜产品出口、消费的有效途径。通过选择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建立涵盖种畜禽繁育、商品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无害化处理等统一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2011年,甘肃省兽医局决定先以兰州正大有限公司和嘉峪关宏丰公司为试点,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积累经验,逐步在大型养殖企业中推广省上要求。
三是全省统筹推进区域化管理。甘肃省兽医局要求各地都要制定防控规划,分病种、分区域开展控制和净化行动,从点到面压缩疫病流行区域和范围,逐步控制、消灭和净化动物疫病。具体做法是,每个市州根据当地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1-2种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蓝耳病、新城疫等),在2011-2015年期间,实施控制计划(即加大防控措施逐步降低发病率和疫病发生风险)。同时,选择一种人畜共患病(如布病、结核、炭疽、狂犬病等),在2011-2015年期间,实施区域性扑灭计划(即在区域内扑灭该病,但仍需继续采取监测等措施防止疫病可能回升或蔓延)。
为加快推进甘肃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甘肃省兽医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并于5月底前,将实施控制计划和扑灭计划的动物病种名录及工作方案报省兽医局备案。要求各试点县于3月中旬前制订实施方案报请县区政府批准,同时并报省兽医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