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亿元!连续3年行业产值过1000亿元!这不仅是量的扩张,更蕴涵着质的飞跃。
这意味着,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的传统养殖方式,已一去不返。
省畜牧兽医部门负责人说,这标志着畜牧业发展方式跨入新阶段,畜禽产业实现了由农业副业向现代农业排头兵地位的转变,生产方式日趋合理。
规模化饲养突飞猛进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大量转移就业,畜牧业中,农户散养比例逐年降低,规模化饲养突飞猛进。
我省坚持抓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优势畜禽产业片带布局,同时利用国家和省各种惠牧政策,积极引导养殖小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现代畜禽养殖场,大幅度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
截至去年底,全省建成439个标准化省级万头猪场,数量在全国居第一位;共建各类养殖小区11060个。建成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11083个,出笼万只以上的肉鸡场6088个,存笼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933个,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3倍和9倍。全省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8%、82%和88%,大宗畜禽品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在推进规模化的同时,我省将标准化生产方式引入到农户养殖生产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户家庭式养殖的标准化。以生猪“150”为代表的养殖模式,经受住了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考验,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肯定。“十一五”末,全省建成各种标准化模式58959栋,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30%以上。
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从事畜牧业,有100万农户靠专门从事畜禽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达720元,比“十五”末增长38%。
集约化发展特征明显
在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下,大量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带来了畜牧产业各种要素的快速聚集,畜牧业出现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土地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征,在大农业中十分耀眼。
兴建一栋生猪“150”模式养殖场,需投资六七万元;兴建一个万头猪场,投资需六七百万元。不论养殖规模大小,设施均是自动进料、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等先进装备。
畜禽养殖场已经从过去低成本“窝棚式”养殖,蜕变成为具有科技化、设施化、自动化的现代化养殖建筑,较之于其他行业,受土地、气候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土地产出率、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如生猪“150”模式,占地不到三分之一亩,产出高达50万元;规模养猪场的亩土地产出也在20万元以上。
由于畜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和产出效率提升,“十一五”期间,畜牧业汇集吸纳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元,拉动建材、机电、运输等消费超过2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
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我省努力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一批”战略,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行业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
中粮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在鄂投资终于见到成效。去年,宜昌双汇、武汉双汇、钟祥雨润产值均在10亿元至20亿元间,并均有产能扩张规划。
除引进的品牌企业纷纷达产外,我省还培植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和品牌。湖北神丹、汉口精武、湖北思乐、湖北同星、宜城襄大等本土企业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在连接农户、发展养殖和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省现有畜牧龙头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亿元42家,过5亿元12家,过10亿元的6家;年加工肉类240万吨、禽蛋136万吨、奶类29万吨。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畜禽产品的加工能力快速提高。全省生猪加工能力已超过2000万头,肉鸡加工能力近3亿只,水禽加工能力超过2亿只,生鲜乳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