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广安市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广安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市畜牧食品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坚持“产业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发展思路,以扩量、提质、安全、增效”为目标,全力以赴狠抓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格局,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高,2010年底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9%。
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区域特点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提高畜产品产出率的要求,制定了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遵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强力打造“重庆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为主的肉猪生产基地,以武胜县为主的仔猪繁育基地,以岳池县、广安区为主的蛋鸡、肉鸡、水禽生产基地,以华蓥市为主的特色养殖生产基地,以岳池县、武胜县、广安区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生猪养殖为主,家禽、肉牛、特色养殖为支撑的畜牧产业区域化格局。
二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全市共有龙头企业87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个。近年来,我市采取扶优扶强、产业互动、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引进和培育了13个畜牧龙头企业,其中广安天兆食品有限公司、岳池四海食品有限公司、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华蓥市永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邻水县金亿食品有限公司等五个大中型生猪加工企业,年加工生猪能力300万头,极大地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去年邻水县通过招商引资兴建的勇鹏食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投产后年屠宰生猪能力将达60万头、肉牛3万头、年产肉食品5万吨,年产值将达12亿元以上。
三专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0年12月,全市共有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畜牧专业合作社152个,会员数6890人,注册登记的畜牧协会14个,会员数1390人,注册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会员2010年户均增收2万元。如与农户产销结合紧密的武胜县德民猪业合作社,交农户寄(托)养生产的岳池县翠湖土鸡养殖合作社和广安区朗德鹅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发展的邻水县大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广安区盐皮蛋协会等畜牧专合组织,在广安畜牧经济建设中已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畜禽品牌培育成效显著。进一步做大做强武胜仔猪、醉仙牌麻辣牛肉、马名牌系列牛肉、朗德鹅肝、邓家牌盐皮蛋、喜悦牌鹌鹑盐皮蛋等现有畜牧品牌,加大创名优品牌的工作力度,强力推进畜禽产地产品无公害认证,2010年全市有8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通过了省上验收,目前全市已经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36个,完成无公害畜产品认证28个,其中“邓家牌”无公害盐皮蛋、“马名牌”牛肉已进入省内各大超市销售,四川广安朗德鹅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鹅肉、鹅肥肝,四川省岳池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猪肉等都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高,广安优势畜产品知名度日益提升。
五规模养殖基地继续扩大。我市因地制宜,建立起畜禽示范带、基地乡镇、养殖小区等不同形式的规模养殖基地模式:2010年全市共发展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示范带各2个,分别覆盖32个乡镇,14个乡镇和6个乡镇,如邻水以省道218,邻垫路等20个乡镇为基地的生猪产业带,岳池以石垭—九龙—翠管会畜禽养殖示范带等;全市有生猪基地镇51个,牛羊基地镇6个,如广安区悦来、兴平、观塘镇等20多个乡镇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基地,武胜白坪乡等31个乡镇为重点的家禽生产基地等。2010年,全市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站或小区)253个,新建生猪健康养殖示范点43个,新建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27个;新增生猪养殖大户1320户、家禽养殖大户284户、牛羊兔养殖大户213户。2010年末,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4800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2393个、养殖小区235个、基地乡镇128个、养猪大户15300户
六产业化带动增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生猪、家禽、草食牲畜产业,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机制,实施“产、加、销”基地链条式发展,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如广安天兆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全年发展订单养殖农户1560户,养殖生猪近5万头,户均增收2900元。据测算,全市畜牧产业化带动农户人均畜牧业增收可达150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均增收达1000元。
二、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10年以来,虽然我市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很快,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很不错,但与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与观念,在投入与产出比例上,还是生产基地建设与经营规模、生产技术,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不多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管理经验的相对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够强,没有完全形成畜牧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如我市重点监控的5个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今年共屠宰生猪26.8万头,屠宰量仅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6.75%。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目前虽有134个畜牧专合经济组织,但大多数专合组织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多数专合组织会员之间只有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没有发挥好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三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市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小规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都很高的大型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全国知名畜禽品牌。
四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畜禽生产环节利润薄风险大,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几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只有牛肉实现了深加工,猪肉仍然以白条肉和分割肉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增值环节,产品附加值极低,产品品牌效益不明显,生产能力不足,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较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大。
五业主养殖不够稳定。我市规模养殖场(户)业主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既懂养殖技术又善管理者更少,大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准确把握能力,在畜禽价格上涨时常常盲目跟风擅自扩大养殖规模,一旦遇到市场价格疲软,疫病爆发等风险出现时,就会出现部分养殖业主发生关停并转,造成养殖效益波动性加大,养殖积极性也时高时低,不够稳定。
三、加快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现代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只有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组织现代畜牧生产,搞好畜牧企业标准化规模经营,构建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企业产品才能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加畜禽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收益,才能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占有份额,才能真正促进我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我市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区域化布局,调整结构壮大支柱产业。
1、合理布局产业化发展区域。产业化发展坚持布局区域化,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统一规划的原则。一是生猪发展区。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组织化”方向,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建立南(充)合(川)、广(安)南(充)、广(安)邻(水)、达(州)渝(重庆)、邻(水)垫(江)高速公路及襄渝铁路沿线六大优质生猪产业带,加速发展优质生猪。二是草食牲畜发展区。以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金城山及其余脉为主,重点发展牛羊。三是家禽发展区。以平坝、浅丘地区为主,主要布局在县城及大型工矿区周围。四是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区。主要布局在县城城郊和主要交通线路旁。
2、全力壮大畜禽支柱产业。一是继续壮大优质生猪产业。坚持走依托市场、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业主投入、良种良法、优质优价的路子,加速生猪良种化。坚持走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提高生猪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行统一圈舍、统一猪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休药期,组织引导规模养猪户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保证生猪质量,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满足城乡居民猪肉需求。二是加速发展草食牲畜产业。在加快发展现代肉牛产业时,要走努力扩大基础母黄牛群,采取农户分户饲养,统一组织杂交冷配的办法,引导业主适度规模养殖优质商品肉牛,龙头企业收购加工销售的路子。实行政策引导,调动农民养殖母黄牛的积极性,指导加工企业搞好肉牛基地建设,按照肉牛无公害标准,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养殖业主投入发展适度规模的优质肉牛养殖户500户,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牛2万头以上,力争把我市建成优质肉牛的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在加快发展现代家禽业时,要大力推广岳池县桐麻山肉鸭养殖、广安区果园养鸡、华蓥市庭院养禽、武胜、邻水种草养兔(鹅)等养殖模式。四是大力发展畜禽特色养殖。按照“养殖绿色化、风味特色化”要求,大力发展野猪、巴马香猪、野鸡、肉鸽等畜禽特色养殖,以改善城乡人民的膳食结构,丰富人们的餐桌生活。
二完善产业经营体系,提高畜禽产品价值
1、全力扶持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积极扶持、精心培育、引导生产、提供服务”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继续落实扶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畜牧业产业化投入。通过项目支持、贷款贴息、技改重组、信用担保等措施,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和重专大户,把他们的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成龙头企业集群,以此带动广大群众畜禽养殖积极性,壮大我市畜禽产业。
2、强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 围绕畜禽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原料基地。一是继续坚持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培育畜禽养殖大户,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农民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二是坚持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依托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养殖,扶持农户改造养殖圈舍,改善养殖环境,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农户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弥补因散养群体减少而导致的畜禽总量的减少,以保障加工企业对畜禽数量的需要,满足城乡人民食肉需求。
3、大力发展专合经济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畜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或产权联结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的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更好发挥助农增收作用,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提高畜牧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转变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畜牧专业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治组织,成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着力培育畜牧业产业中介组织、营销经纪人、运销大户,实行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方式,多层次开拓市场。
4、加快畜禽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大力发展畜禽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加强畜产品的品牌经营,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武胜仔猪、醉仙牌麻辣牛肉、马名牌系列牛肉、朗德鹅肝、邓家牌盐皮蛋、喜悦牌鹌鹑盐皮蛋等现有畜牧品牌,不断完善品牌的宣传和促销手段,加大创名优品牌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搞好科技服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用科技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大科技兴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研究科技避灾增产措施,加强畜产品加工、贮藏适用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测体系,争取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二是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采取畜牧科技培训讲座、实施畜牧千人科技赶场下乡指导和畜牧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规模场和农民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他们自我发展产业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畜牧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